首都师范大学德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学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过政治的时候慢到我抓狂,而且看过完全无印象,当时觉得打死我也背不下来。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需要精读虽然费时间,但是本质上提升阅读实力的唯一途径。我对自己要求是至少要达到两点1、没有生词,2、理清行文结构(这两点真的很重要)错多少无所谓反正也不是真题,但一定要知道自己错在哪然后再买两本厚一点小一点的本子,一本用来记录你第二天还记不住的单词,另一本用来抄写真题里遇到的生词,然后每天背单词的时候拿出来和单词书一起背,后期你会发现主要都是背自己多次记不住的那些单词了,所以这个工作一定要做。如果还有时间,想要额外拓展词汇量和阅读能力,你可以在刚刚开始复习(如果你复习时间比较早)的时候拿一些原版的短篇小说or经济学人等英文期刊的文章来读,主要是读懂、认识高频词汇。我当时用的是《华研外语》的真题,里面有一本40篇的经济学人的截选,因为我对于经济类和科学类的文章比较薄弱,所以先拿那个看,看了有20篇左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德语基础知识,这是所有德语学习的基础,包括语法、词汇、句型等。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扎实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因这将直接影响到阅读理解、写作和翻译能力。我会每天花费一定时间复习和练习语法,使用权威的教材如《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等,并结合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积累词汇量也至关重要,我推荐使用卡片记忆法,每天记忆一定数量的新词并定期复习,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防止遗忘。
德语综合知识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对德国文化、历史、社会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的学习需广泛阅读,不仅仅是教科书,还阅读德国原版小说、新闻、学术文章等,凭实践提升自有的阅读理解能力。我还会定期参加模拟辩论或讨论活动,提升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的能力。观看德语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日常对话中的表达。
在备考期间,我还特别注重真题的训练。历年真题是最直接反映考试难度和风格的资料,凭对它们的反复研究,找出命题人的思路,从有针对性地准备。每次做完一套题,我都会认真分析错误,找出不足,针对性地改进。
我想强调的是,学习德语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耐心和毅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适时调整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这些都是我在备考过程中深感重要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