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考研的过程中,你肯定听到很多人说不用管政治,最后背背肖四肖八就行了,甚至有人真那么做,最后一个月才来看政治,我觉得完全没有理由随便轻视任何一门科目,政治和英语都是一百分,划的也是一个分数线,同样都是分,还分什么高低贵贱呢,看你想不想为了那几分或者十几分去努力,我的备考过程是,七月中下旬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同时做1000题,我只做了一遍,后来把重心放在理解框架,要说政治就是背,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更好的方法是理解知识点以后,在脑海中形成框架,形成一幅图,这样就很牢固了。
考研数学方面:
完成课本学习后,我会重温笔记,默默地描绘出每章节的知识架构,确保每个数学知识点都了然于胸。切记,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在初次复习数学时,我选择研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近年来,数学的难度有所上升,并非因为考试范围大幅拓宽,而是计算量增大,对数学思维的要求更上一层楼,比如增加了分类讨论等技巧。尽管许多课后练习的形式并不直接对应考试题目,但它们对理解并巩固基础概念极其有益。对于不定积分的部分,高等数学课本后面的习题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的解题策略,初做可能会感到困难。然而,如果深入钻研这些习题,再次尝试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显著。同时,对于原函数的记忆,不必局限于那些常见而简单的公式。相比之下,其他内容在高等数学中的占比较小,所以我使用了本科教材,具体的书籍推荐就不再赘述。我购买的《核心笔记》当时只有复印件,尽管出版年代较早,但其难度与当前考试相匹配,对关键考点的覆盖也相当不错,适合作为第二轮复习的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成功通过六级考试,阅读能力尚可,从16年9月起开始备考。初期以朱伟的《恋练有词》为基石,反反复复研读了三次,随后涉猎了何凯文的长难句解析。接着便进入了真题训练阶段,起初主要攻克2007年至2017年的试题,两轮下来,速度逐渐提升。在做题过程中,我认真记录笔记,以便找出不足之处。完成一轮后,第二轮复习变得游刃有余,若第一轮基础牢固,后续只需回顾之前记下的笔记来巩固未掌握的部分。作文部分我是临近尾声时专门集中练习的,大约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同时,在整个备考期间,切勿忽视词汇积累,我借助手机上的扇贝APP来辅助记忆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涉及到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平衡、应力应变分析等内容。你需深入理解力系、静力学平衡条件、胡克定律等基本概念,这些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要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桥梁结构的受力分析,这就需对静定与超静定问题有清晰的理解。
掌握计算技巧很重要。在工程力学中,无论是平面问题还是空间问题,都需进行复杂的受力分析和计算。例如,剪切力和弯矩图的绘制,要求熟练运用截面法,并理解剪力和弯矩的定义。还要掌握如何利用能量法、虚功原理等高级方法求解复杂问题。
再者,实例分析不容忽视。凭案例研究,将抽象的力学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比如,你找一些桥梁或隧道设计的例子,分析其结构受力情况,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题与复习同步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你巩固知识,找出薄弱点。对错题,一定要深究原因,理解透彻。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非常重要,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后期的冲刺阶段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