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10.11-11.10:二轮结束这段时间就是再看一遍红宝书,再做一遍1000题,工序基本和一轮差不多,速度可以稍微加快,这次我就做在书上了,因为当时想着时间也不够我做三轮了……这段时间每天分配给政治的时间依旧是3h。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备战考研阅读时,当然,之前提到的单词是前提,其次最重要的就是真题。在备考中,我给自己制定计划,刚开始对真题不熟悉,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遍,包括对生词的查阅整理记忆、长难句的整理分析等。从第二遍开始,除了读文章做题还开始分析篇章结构,读文章并背诵里面的长难句。之后仍是反复过很多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或许是明白某个词的用法,或许是明白出题人设计某题或某个段落的思路等。对于真题解析,市面上有很多,我陆续看过张剑的黄皮书,考研真相。总之,真题要反复做,反复研究。但也不是盲目的反复,要一遍有一遍的目标和收获。我一般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左右用来研究真题,晚饭后的一个小时用来做两篇模拟,不论其他的时间怎么变化,这两块时间雷打不动。但是时间的分配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复习习惯,我只想强调真题的重要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史是一个广阔深邃的领域,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变迁。在这个科目中,你需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人物、制度有深入的理解,并能从中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脉络。我认为,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深层逻辑。比如,秦朝的统一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大,更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形成;明朝的海禁政策不仅影响了对外贸易,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
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我推荐使用时间轴法来梳理历史线索,将重要事件按年代顺序排列,这样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每个时期的特征,如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提升归纳能力。做笔记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理论观点,凭自有的语言重新表述,能加深印象。
再者,对中国史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议,使视角更为开阔。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小说,甚至观看历史剧,都丰富历史感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我强调的是实践应用。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实问题,或者进行小型的研究项目,这不仅能提高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考,也会你在应对考试时更有信心。例如,你探讨古代政策如何影响现代社会,或者分析某一历史人物的性格对其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