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市政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个文科出身的学生。十月底初次浏览大纲,却感到毫无收获,于是很快就搁置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我未曾碰过政治。直到十一月底,我才重拾大纲,专注于哲学部分,因为它最需要理解,也最为复杂。我在考试前两周才开始认真记忆。那时我购买了肖秀荣的精简版和最后四套模拟题,全力以赴地背诵了两周,将肖秀荣的内容反复温习了四到五次。这个阶段,其他科目的水平大致已固定,但政治仍有显著提升空间。最终,我对自己的政治成绩还算满意,虽然不算顶尖,但也达到了预期,毕竟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政治上下太多功夫。在复习资料方面,我做了《1000题》,选购了《风中劲草》,同时也关注了蒋老师的《真题百分百》以及各类考点归纳书籍,包括肖老师的著作,都买来参考。《风中劲草》的选择题考点我熟记于心,大题考点则多次阅读,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法会有所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在这个时期,我着手整合整本书的内容,对于高等数学,我选择了张宇的18讲配合1000题的高数部分进行练习。这种方式对比起先前独立刷题,我发现效果显著提升,这才意识到前期自我复习时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导致后续加强学习时难以将知识串联起来。因此,如同前面所强调的,扎实的基础至关重要。至于线性代数的强化,我推荐使用线代强化辅导讲义。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在备考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词汇是最基础的一环,不容丝毫懈怠。直至考试前夕的那个夜晚,我仍在研读单词。每个人记单词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关键还是在于反复背诵与记忆。我个人觉得刘一男讲解单词颇为独到,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习惯于早晨浏览一些单词,数量不多,然后白天间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下。入睡前,我会再次浏览一遍当天学习的单词,随后安然入睡。次日清晨,我会重温前一天的单词。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仅仅为了看单词而看,如果只关注数量而不顾质量,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起初,不必急于求成,少量但能牢记的单词将增强我们的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逐渐加大学习量,这样的方法效果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涉及到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稳定性等内容。基础概念如压力、速度、密度等的理解至关重要,因它们是构建整个流体力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掌握流体的基本性质,如牛顿黏性定律、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也是必不可少的。
深入研究流体动力学方程,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连续性方程,这是解决复杂流动问题的基础。这些方程看似深奥,但凭实例分析和解题训练,逐渐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应用方式。在复习时,我会选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深入解析,以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流体力学实验和数值计算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福州大学的课程中,可能会涉及管道流动、自由表面流动等实验,这些都需亲手操作,直观感受流体行为。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流体模拟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如使用FLUENT或CFD等工具,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杂的流体流动现象。
持续练习并及时反思是提升的关键。我习惯于做大量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凭反复练习来巩固知识点,并从中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对每次做错的题目,我会深入思考错误原因,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