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试的时候,选择题如果不会,就看第一印象,千万不要脑残手残去改已经第一选择,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政治做完改了两个之后,毅然提前交卷离开了。主观题会比较灵活,但是政治主观题都是有一定框架的,先写原理再联系材料,这是初中高中老师就教的。尽可能多写,字迹清楚,条理清晰,最好标明 ,一目了然。先买一本疾风劲草和考研大纲解析,认真看一到两遍。对于选择题,做1000题就好,后期要做一些模拟题,比如肖八,任四,蒋五,把选择题的答案记住,一定要反复看几遍。对于大题,就背肖秀荣四套卷就可以,每年都压到原题,就算不是原题,也让你有话可说,一定要都背下来,政治没什么好说的,看书查缺补漏选择题,专心背大题就可以了。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意味着要持续跟紧教材,每天阅读并结合练习。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薄弱,可以从一开始就查阅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深入教科书,并完成课后习题。之后再逐渐过渡到全面研读全书。暑假过后,可以开始尝试做试卷,比如张宇的和双李的模拟卷。这些模拟题的难度比真题高,能帮助你掌握更多策略。完成模拟卷后再做真题,你会发现大部分题目都能解决,尽管有些还需要时间积累。起初,你可能会困惑于数学的各种解题方法,但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方法也就那么几种,掌握它们并不难。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从4、5月开始学习数学和英语是适宜的,只要脚踏实地,完全可以应对。有人反映全书内容较为零散,虽然知识点覆盖广泛,但体系性不足,看完一遍可能记住的内容不多。张宇的18讲据说更为系统,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是绝对的关键!我仅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包含了真题与解析,没有涉及其他练习材料。从05年至12年的真题,我足足演练了四遍,由于需求,我又把94年至05年的题目过了一遍。在考试前夕,我以半模拟、半练习的方式处理了13年以后的几套试卷。我没有深究题型分析或命题规则,也没死记硬背,只是确保每日的练习量,维持解题的感觉。成绩有时好有时坏,但我并未因此动摇,持续训练才是关键。进入最后两周的决战期,应减少做题频率,每周维持一到两套,避免正确率影响情绪和自信心。同时,可重做之前的阅读理解,无需核对答案,单纯作为手感练习。重要的是,作文务必尽早动手,别拖延,否则越临近考试就越缺乏动力,在考场上的写作体验将大打折扣。(概括来说,不断背单词、刷阅读是全程的重点,随后再针对其他题型进行准备)至于作文,原计划是从10月开始每天积累素材并进行默写,但由于专攻专业课程,心力交瘁,此事一再推迟。直到考前一周左右,我才匆忙浏览了一些作文模版,并融合部分素材,构建了自己的独特模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理解和掌握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不确定性原理、粒子在势场中的运动、算符与本征值问题等。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后续深入研究物理的基石。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每个概念背后的物理意义,不仅仅是记忆公式。
对薛定谔方程,它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需熟练掌握如何解一维无限深势阱、谐振子等问题。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是理解量子力学的两种不同但等效的方法,两者的关系也需清晰理解。
不确定性原理是海森堡提出的,它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本质特性。需理解并能应用它来解释实验现象,如Heisenberg显微镜实验。
再者,粒子在势场中的运动,特别是粒子在谐振子势、无限深势阱和有限深势阱中的行为,是考试常考的内容。这部分需能够分析各种势场形状,并求解对应的能量本征值和波函数。
至于算符与本征值问题,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工具。需熟练掌握位置、动量、角动量、自旋等算符的运算规则,以及它们与对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这对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讨论和合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帮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激发思考。
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量子力学可能一开始会感觉抽象难懂,但只要持续投入,逐步深化理解,你一定能够掌握这个美妙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