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试时间分配问题。我看任汝芬四套题,任建议选择题一半时间,问答题一半时间,因为选择题你会的就会,不会的你再纠结也没用,你还是不会,还不如抓阄来得快。并且除非你有足够的把握,不然不要改变第一选择,这是大多数人的经验之谈。大题五十分,如果肖秀荣压准了题,以肖秀荣的话唠风格,能让你写字写的手疼;如果没压准原题,你得在头脑中搜索下他的那些知识点你用得着,另外自己还要组织语句吹牛,要的是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大学三年级的寒假期间开始了数学复习。那时,我仔细研读了教科书,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接着,我尝试解决了书中的所有习题,然而收效甚微,似乎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心理上的慰藉。之后,我坚持不懈地多次练习历年真题,逐渐摸索出一些解题策略,并进行了归纳总结。至于冲刺阶段,我坚决完成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面对八套卷时,我发现题目数量庞大,往往无法按时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选择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大致浏览一下大题,主要是为了了解题目的趋势和方向。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虽较为平易近人,却不能掉以轻心。由于实际的试题资源有限,我们仍然需要依赖历年英语一的真题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最初的11年份的题目可以用于适应考试风格,增强自信心。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准确率大幅提高,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即使文章内容可能理解不透彻,凭借一些答题策略也能选出正确答案。对于词汇,我的策略是,在做真题时标记出不认识的单词,完成后再去查阅它们的相关信息,如词性、含义以及常见用法,并直接记录在试卷旁。同时,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摘抄这些新词,实际上就是抄写一遍,但不仅仅是单词,还包括解答中提供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等。这个过程既琐碎又耗时,但如果能持之以恒,效果显著。最初,我一天用于做题和校对,另一天用于总结,每天至少投入3小时,后来随着效率提升,我能在一个日内完成这两件事。每天在开始新的真题练习前,先复习之前的笔记内容,如此日积月累,终究会有所突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地壳结构、岩石矿物、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地貌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对地壳结构和岩石矿物,你需熟悉各类岩石的形成条件、特性以及识别标志,这部分内容凭多看实物标本和参考书籍来深化理解。对地层古生物,不仅要记忆各类化石的特点,还要了解其时代背景和地理分布,这需结合地质历史的时间线来学习。
构造地质是地质学的基础,也是考研中的难点。你需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如板块构造理论,学会分析地质图,理解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一部分的学习,建议多做些实地考察,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再者,地貌学研究的是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这部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理解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以及河流、海岸、冰川等地貌的成因,帮助你更好地解读自然环境的变化。对这部分,尝试凭阅读科普文章或者观看相关纪录片来提高兴趣和理解。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三步走”很有效:一是预习,提前阅读教材,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二是听讲,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及时解决疑惑;三是复习,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做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利用好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