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其实不必太早着手,我是在8月底启动的,发现大部分同学也是这个时间段开始。推荐使用肖秀荣的全套资料,因为肖老师具备丰富的命题经验,他的书籍对知识点的归纳详尽且深入。我就是按照肖老师的书本进度来学习,新书一出版我就购买并跟进学习,这样问题就不大。最初一个月,我会对照课本,读完一章内容后立即做相应的习题,以加深理解,精讲精练部分我重复做了三次,第一次结合教材同步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则侧重攻克错误和关键点,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有种说法是,如果你在选择题上失分过多,总成绩必然不高,特别是多选题,必须在日常练习中找出设陷的规律,考试时才能避免踩坑。掌握好选择题后,就要逐渐接触问答题,学习如何提炼答题要点,找准得分的关键。随着复习推进,时事政治也会逐渐涉及,这部分并不难,多记多背就行。肖老师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非常重要,他近几年的预测题非常准确,令人惊叹。每次做完一套题,务必深入分析错误,不可忽视。问答题部分,四套卷要做,若时间充足,八套卷也可尝试。如果实在来不及,至少要把四套卷的大题目熟记于心。我记得在政治考试前一晚的10点,我还在背诵四套卷的大题,效果非常好,考试时我一直奋笔疾书,虽然选择题稍有不足,但大题回答得很出色,给我加分不少。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也是许多人头痛的一门课,特别是文科生跨考数学的,要早准备,我是去年12月开始准备的,也是放在上半年完成一遍课本外加一遍全书,下半年重点按时间做真题!上半年你要做的是课本,课后的习题不必都做,但每种类型你得会啊!李永乐的全书也是公认的好资料,上半年你要完成一遍,还有在后期一些定理公式你忘记的话要及时回顾课本,这是上半年你要完成的任务。下半年你要完成重点按时间做真题!数学在早上考你就在早上做真题,每天一套,一开始可能受挫严重,把不会的及时找到原因,实在不会我是找老师解决,以后会慢慢好点!数学2005-2019你做完了两到三遍,你可以吧1992-2004数学真题做做看看,这针对有余力的同学,没有余力的还是老老实实吧2005-2021真题做好,课本定理公式记好啊!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用书:红宝书黄皮书,丁晓钟真题超精解,何凯文阅读思路精析,何凯文必考词汇突破全书,王江涛的红皮作文书从11月到考前,就一定是作文作文作文,单词、阅读同时也要跟上,这个时候你之前做的所有笔记都起了大作用了,错题反复看,单词反复背,每天练习一篇翻译,这个时候一定要掐时间做了,考前需要给自己适当的模拟。模拟感受时间,不要在乎正确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对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
在热力学中,理解状态函数和过程独立性至关重要。比如,理解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的状态意义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需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定律和公式。掌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理论,如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亨利定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动力学部分,需深入理解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熟悉Arrhenius方程,并能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对复杂反应机理的理解,如稳态近似和过渡态理论,也需投入大量时间去理解和练习。
量子化学则涉及到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这部分可能比较抽象,但凭实例和模型更好地理解。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轨道理论,尤其是电子排布规律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将帮助预测物质性质。
统计力学虽然相对高级,但在解释宏观现象和微观状态的关系上有重要作用。理解配分函数及其与宏观量的关系,如压力、体积和温度,以及理想气体的统计解释,这些都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数学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物理化学的概念性强,所以要先理解原理再记忆公式。多做题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可能的话,找一个学习小组或导师指导,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