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的知识点每年都有所更新,因此通常建议在考试大纲解释(通称红宝书)发布后再启动复习工作。接着,我开始了间歇性的学习,快速浏览了教育部编写的红宝书和肖秀荣的1000题,风中劲草也未能全部熟记。然而,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听讲的记忆确实比阅读更为深刻,这使得我在考试中的论述题部分能够流畅作答。此外,我早早购入了肖四,但一直未动手做,直到政治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才在旅店匆忙背诵了肖四的大题。切记,不能寄希望于侥幸,扎实备考才是王道。
考研英语方面:
两个关键词:单词,真题。我觉得决定考研的人英语底子应该不会太差,熟悉单词是非常必要的。单词背多少遍都不为过,从几月份开始背单词都可以,因为重复背单词是王道。市面上出的阅读理解,像张剑的黄皮书,难度都大于真题。至少单词要过得差不多了,起码认真过完一遍之后再去碰真题,否则就是浪费。研究真题,研究比单纯做的时间要长很多,切忌阅读求量不求质。真题阅读,在对完答案之后一定要自己翻译一遍,看看自己和答案上的翻译有什么理解错误的地方,非常有效,当然也很花时间。推荐《考研长难句一笑而过》这本分章节对真题的长难句进行了死抠,还是很有助于句子结构分析的提升的。到了后期,作文要根据历年真题作文进行训练,最好写一个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板,不要和市面上的雷同。其实大作文就只有三种,表扬、批评和各有利弊,各有利弊这里面还包含人生哲理类型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法与政策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需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教育理论框架。我建议从宏观到微观,先把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念,再深入到各个具体学科的知识点。
对教育学原理,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和过程是最基础的部分,要关注现代教育的新趋势和挑战。教育心理学则要求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这需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来深化理解。
在学习中外教育史时,不仅要重要人物和事件,更要理解他们如何影响了教育的形态和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关,这部分需深度挖掘和思考。
至于教育法与政策,要关注最新的教育法规,理解其背后的政策导向和社会背景。凭分析和评价具体的教育政策,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我习惯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回顾所学,每周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复习。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工具,凭做题,我能发现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教育论坛等,拓宽视野,了解前沿研究。与同学讨论、教师教也是我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帮助更全面地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