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如果时间充足,比如从3,4月就开始全身心备战的话,可以考虑提前看马原,因为虽然政治每年大纲都会变,但是这部分变不了,而且这也是政治的重点与难理解点,提前理解了可以为后面节约不少时间,随便找个上年的老肖精讲精练或者大纲看看就行,不需要看课本,课本没有重点还超纲太浪费时间。我的正式准备是大纲出来开始,提前规划好进度,参考资料大纲就够了,因为我觉得大纲里面有些知识点讲得很细,非常方便理解,知识点也是无死角的,就是看起来比较厚且字小,看着容易犯困,可以快速的读出来来提高注意力。要看两到三遍,配套老肖1000题做一两遍,巩固知识点印象,第二遍看完做完就可以上风中劲草了,同样看2到3遍,后期就可以不看大纲了,当工具书偶尔翻翻,这个过程中除了做题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之外,看书一定要快,除了马原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知道就行,也不背,加深印象而已。时政的资料出来了要认真看,我感觉最近几年有这个趋势,在习大大的领导下,对于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时政的分数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估计选择题都有十来分了.最后冲刺时模拟题选择题见一套做一套,大题看看思路就行,等肖四出来了就背吧,大题一字不落的背,蒋中挺的五套卷可以买来做做选择,大题看看就行了。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的英语底子薄弱,六级考试历经多次才勉强通过,所以我早早地开始了英语学习。初期,我专注于基础阅读,并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考研英语乱序词汇书,每日坚持不懈地记忆,风雨无阻,有时中午和下午也会抽出时间,尽管不如早晨专注。这本词汇书我大约翻阅了五六遍,其间还尝试过使用星火的词汇书,它按照单元划分,建议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任务清单,规定每天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单元,并在几周内完成一轮。任务量不宜过大或过小,务必量力而行。随着第二遍、第三遍的复习,你会逐渐体验到进步带来的满足感。单词书虽不能过度依赖,但我认为拥有一套系统的单词学习工具对提升英语水平非常有益。此外,大家或许也知道,在文章中记忆单词能帮助更好地巩固。
至于阅读理解,我首先做了1994年至2004年间的试题,每篇至少做了两遍,大约每轮有五六十篇文章。做题时,尽量不查阅生词,尽快给出答案并记录下来,完成后再核对答案,回头学习生词、理解句子、段落及整篇文章。如果是真题,需要仔细研究;若是模拟题,则不必太过较真。我只用了少量的张剑编的模拟题,大部分是在临近考试时做的,因为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且难度偏高,今年的实际考试难度就跟我认为的模拟题一样让人望而却步,甚至让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重点掌握阅读和词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想要全面准备,可以在七月份之前浏览一下作文、翻译、新题型和完形填空。我个人直到十月才开始大量投入精力在作文、翻译和新题型上,尤其是作文,实话实说,我觉得稍显滞后,因为在后期的模拟考试中,这些部分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学一,它是理工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涵盖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高数是基础,主要复习积分、微分方程、级数等部分,尤其是定积分的应用和多元函数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则要理解矩阵运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内容,这部分理论性强,需深入理解概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则注重理解随机变量、分布、期望和方差等基本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一,关键在于做题,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的分析。首先要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性质,如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是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包括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这些都是解题的关键工具。理解并掌握Z变换和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是考试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画图,利用图形直观理解复杂的信号和系统关系,动手实现一些简单的信号处理算法也能帮助加深理解。
在复习这两门课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和耐心,不断思考和实践。对数学一,不仅要会做题,更要理解背后的数学思想;对信号与系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工程思维。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