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们学校的大三课程结束得很早,6月中旬就已经完成了期末考试,因此我在6月底便着手准备复习政治。当时,新大纲还未发布,相关资料一般在9月才会面世。所以,我购买了上一年的教材,对于基础知识较为欠缺的同学,我也推荐这样做。推荐的参考资料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以及肖秀荣的1000题。作为理科生,我初次接触红宝书感觉相当晦涩,只能通过配合习题来理解,每天投入约两小时。到了9月,我会开始留意新大纲的变动,更新红宝书或其配套解析,并购入风中劲草系列的三本书。我发现红宝书的题库质量欠佳,但题目量大,于是只选用了风中劲草的核心内容,以免负担过重。接近尾声时,主要集中在肖四套卷和任汝芬四套卷上,启航的资料我没有买,因为它们发布时间较晚,且需要多轮复习,时间紧迫。对于政治学习,强调的是精读而非追求数量。例如,我将红宝书通读了3遍,解析也读了3遍,风中劲草(粉色封面)至少读了5遍,肖秀荣的1000题则完成了3遍,而红宝书题库则仅做了2遍(不特别推荐)。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始终是考研英语复习的节奏,星火07年那版的五本单词书我背了五遍(至少是看了五遍)。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这么说),开始看阅读时用的材料是之前在学校里淘的“星火120篇”,我基本上不是在做题目而是实实在在的阅读一句一句翻译,有不认识的单词都一个个查出来记在文章旁边不时瞄上一眼,权当培养学英语的习惯,还有就是学习了下新概念3(有语音可听)。另外英语真题我也是现在开始看,用的是张磊《红宝书》,这时只看阅读,一句一句翻。暑假放假前,炎炎暑假。假期(除了要去上辅导班的那些天)每天早晨读一会真题阅读,我是想看看能不能背诵几篇,没头没脑的读了好长一段时间。到了晚上10点左右临快回宿舍休息时在逐字翻译一篇阅读。日常背单词还是星火为主,又买了本考研战略家的标准注释150多页,每天翻10页并把不熟悉的单词标记下反复记。大约这就是暑假英语复习的节奏,对了,我还抽出了时间看了几遍语法,都是老师上课讲的内容。10月开始,我先着手做了一套完整的题(淘来的高联发的大纲里附带的),感受了下考研英语试题的形态,处理完这套题后,我开始练习完型,对比《红宝书》和《黄皮书》,我用了解释更加详细的黄皮书真题解析(是试卷形式的),做了从05年到09年。接下来继续新题型也是逐年做,并整理了其常考类型的的答题方式。然后是翻译,自己翻译—对照参考答案查生词—全文对照参考译文逐字翻,总结翻译答题方法(我是一小短语、一个单词的翻出来,在调整顺序,整理句子意思)。阅读这时候也不能放下,那就是晨读。待上面几部分完成后,又是回归阅读,你猜对了,还是逐字逐句翻译。但时间紧迫,接着,我开始动手留下的几年真题,不过做的时候是加上了作文。不过作文确实没大练习,只最后10天吧整理了两套模板背了一些大小作文句子。在整个过程里,仍是饭前午后背着单词,这时没再用星火而只看那本薄薄的战略家。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方哲学史,这是一门需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的科目。我建议大家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系统地了解每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中世纪的神学哲学,近代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再到现代的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每一个阶段都需去理解和解析其思想精髓。阅读原著是最直接的方式,但也会面临语言和理解难度的问题,配合一些权威的教科书或解读来辅助学习。定期整理思维导图,将各个哲学家的思想串联起来,能帮助形成宏观视角。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则是更侧重于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是基础,理解这些理论需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知识。辩证法不仅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更是理解世界的根本方式。这部分的学习,需不断思考、讨论,甚至辩论,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关注现实中的社会经济现象,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能够使学习更加生动且有针对性。
在复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死记硬背无法真正掌握哲学的内涵,只有凭深入思考,真正消化并运用这些理论。定期做笔记,记录自有的理解和疑惑,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参加一些学术讲座或者研讨会,开阔视野,提高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