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逻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素养并非短期内能速成的,有时候文科生的直觉甚至优于理科生的临时抱佛脚。但在复习的最后关头,突击学习往往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在过去,我可能会提议考生从暑假开始涉足政治,先熟悉基本框架和主线。然而今年,由于预计教材会有重大改动,为防止早期形成固定思维后难以调整,连肖教授都建议不要过早开始,最好等到九月大纲公布后再着手。为了避免后期繁重的任务引发过度压力和焦虑,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充足且有序。
在确保英语和专业课程扎实的基础上,适当地休息与学习相结合,可以提前预习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特别是那些涉及理解概念如剩余价值和资本构成的部分。对于常考的历史性时刻和各类文献,可以创建一个时间线来梳理,这样既能像阅读历史一样有趣,又能加深记忆。同时,注意政治语言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务必抓住题目关键词,例如“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各有其特定含义,此外,“中间分子”和“中间势力”也不能混为一谈。当然,每年的重要会议及其新提出的概念也需要了解,但这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后续肖教授的时事总结会涵盖这些内容,只需及时查阅即可。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关键在于扩大视觉范围。早先读得慢时,我会逐词去理解并消化其含义。但随着速度提升,我能迅速捕捉到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动词和宾语,整句一目了然。此外,对英文段落结构的熟悉也让我能快速识别不重要的内容,只需匆匆一瞥即可略过。我并没有深厚的语法功底,全靠多练积累经验。在12月里,我建议完整地做一遍过去十年的试题,且要定时完成。对于最近三年的试题,时间安排如下:11月下半月做一套,12月上半月做一套,12月下半月再做一套,务必严格控制时间,并深入整理分析,以维持做题的手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窗口。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内容。在复习时,我特别注重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解,它教导从物质生产方式出发去认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辩证法的学习也我懂得了看待事物的全面性和发展性,这对我后续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多阅读原著,凭原汁原味的文字深入理解其思想精髓,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逻辑原理则是研究思维规则和推理方法的科学。在专业学习中,无论是论文写作还是学术讨论,都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主要关注了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两大部分。形式逻辑主要是符号逻辑,如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这部分需熟练掌握基本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技巧。非形式逻辑则涉及到论证评估和谬误识别,这部分更强调批判性思考。我在学习时,会凭大量的练习题来训练自有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这两门科目的关键。我会找一些现实案例,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或者设计一些逻辑问题自我测试,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