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第一年政治学得真的是很迷茫,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同步做的,只做选择题,每看完一章做一章,但战线拉得老长,对的没记住错的也没记住。临近考试1个月到20天的样子,各种猜题押题卷就出来了,大家都是虽然知道那种买了也不看了,不买又觉得好像比别人差哪儿了的心态。由于一些前辈们跟我推荐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所以我就背的最后四套题的大题,但是其实只是背得模棱两可并不是每一个都很清晰,押中了一题半。至于时事政治用的也是肖秀荣的。复习建议:政治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大家拉不开差距,只要不拖后退就行。政治的复习可以从当年的红宝书发布以后开始,也就是9月中旬以后。
考研数学方面:
我自暑假起便专注于全书的学习,每个问题都一丝不苟地解答,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立即查阅书籍,确保理解每一个题目背后的思维脉络和考点。这样坚持下来,我对考研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应对大多数题目。据我的观察,数学的难度似乎趋于稳定,这意味着对学生们的数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你们在数学上需要加倍努力!有些人可能因数学基础薄弱而担忧影响整体成绩,但你得知道,那些不需要考数学的专业往往竞争更为激烈,很多考生正是因为逃避数学才选择了这些领域。更何况,如果你还未全力以赴去复习数学就对未来悲观,未经努力就没有权利发表这样的消极言论!
考研英语方面:
真心推荐购买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它包含三大部分 - 基础辑涵盖97年至04年,经典辑覆盖05年至12年,而精选辑则是13年至19年,预计会更新至20年。首先从基础辑开始,然后过渡到经典辑,依次完成97年至04年及05年至12年的题目。把精选辑保留到复习冲刺阶段。最初,主要专注于阅读理解,随后再涉及其他部分。如果你愿意,也可一开始就完整地做每一套题。当你首次完成所有真题后,如果时间允许,应再做一遍,特别是经典辑的05年至12年部分。确保至少完成两遍真题,这是基本要求。真题极其珍贵,务必充分利用。由于考试在12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下午举行,所以建议将英语练习安排在下午。刚开始做题时,不必急于求快,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考察重点不同,起初可能需要一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完成两篇,一篇文章可能耗费不少时间,甚至一个下午可能无法完成一套试题,初做时错误多也是常态。关键在于深入剖析试卷,不仅是错误的部分。现在分享几点提高作文分数的小贴士:书写工整;无语法错误;条理分明;词汇选择上不要一味追求复杂,要地道自然;避开刻板的模板;句子结构丰富多样;注意同义词替换,避免同一词语频繁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对信号的影响。理解基本概念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例如,信号的基本类型(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系统的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因果系统等)以及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重要工具的理解和应用。
对傅立叶变换,你需掌握其定义、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到信号的频谱分析中。拉普拉斯变换则更偏向于控制系统,理解它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从时域转换到复频域是非常重要的。Z变换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系统的响应是另一个重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这些概念需清晰理解,它们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关键。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如根轨迹法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也是考试的常见考点。
再者,理解和运用系统函数H(s)或H(z),理解极点和零点分布如何影响系统特性,如频率响应、稳定性等,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大量的练习来加深理解。电子科技大学的试题通常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强调实际应用,所以不仅要熟练掌握公式,更要学会灵活运用。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有时候,别人的一个见解可能会你豁然开朗。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在线论坛、学术网站等,也获取很多有益的信息和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