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资料:肖老师的全套书+《风中劲草》复习时间:前松后紧,尤其到12月份,政治花的时间一定要多,我的政治开始的时间比较早,但是成绩并不如意,因此我就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方法,政治的复习分成三轮:第一轮:看一章《精讲精练》,做相应的1000题,这一遍一定要细一定要慢,要保证自己看懂,看透,1000题不要直接把答案写在书上,写在一张白纸上,错的多了也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分析透彻。再看一遍《精讲精练》 看自己之前有标注的,在做一遍1000题,注意错题的分析。给《风中劲草》列框架,一边看一边列出框架,这本书非常的适合背诵。并做《讲真题》这本书,做历年的真题。第二轮,背诵,花式背诵,我这部分没有做好,所以最后得分不太满意第三轮:最后阶段,肖八肖四出来之后,大家就买来做就好,做完之后要把这两本全部背过包括选择和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颇具挑战性,有时难以理解某些概念,但我专注于掌握实用的定理和解题技巧。我会把这些要点记在笔记中,并在几天后尝试凭记忆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即使忘记了解题步骤,我也会坚持重试,不断循环,直到彻底掌握。经过这样的努力,第一次通读全书时感到毫无难度,做题变得轻而易举。
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经常包含一些非常有用的推论,在解题过程中极其便利,所以我特别注重熟记它们。我花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完成了660题,但由于当时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考试日期临近,每天只能挤出两个小时左右,导致做题过程较为匆忙,缺乏深入的反思与总结,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真题我是一天一套,主要是由于时间紧迫。
然而,前期的大量练习使我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大多数题目我都能够熟练应对。因此,在面对真题或各类试题时,我能迅速解答,在实际考试中也能顺利完成所有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阅读训练始于暑期,每日坚持两篇,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标志性黄皮书。在完成黄皮书后,我紧接着进入了真题演练阶段,反复练习了2003年至2018年的所有真题,摸索出了最适应个人的解题策略,这一步对我来说非常关键。对于写作部分,我在十一月中旬启动,初期主要熟记王江涛推荐的十篇高分真题范文。进入十二月,我每天都会挑一个主题亲自动笔,起初的尝试极其艰难,尤其是头两篇,但到了第四篇左右,我仿佛茅塞顿开,之前背诵的文章在我脑海中灵活交织,我能自如地变换句型。在实际考试中,我没有依赖任何模板,却能流畅地挥洒文字,一气呵成。正是这个环节,让我的英语总分得到了些许提升。所以说,关键在于:动手写作文,不断地写作文,模拟真实考场情境去写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决策制定、组织设计、领导力、激励机制等多元主题。你需对这些基础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比如什么是有效的决策,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以及怎样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都有详细的阐述,凭阅读和笔记,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案例分析是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有效途径。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更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你找一些经典的管理案例,如通用电气、苹果公司的管理实践,分析它们的成功或失败原因,看看其中蕴含的管理理念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样既提高分析能力,也能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
再者,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你每周设定一天为复习日,将一周内学到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做一些模拟试题或者课后习题,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好方法。你在论坛上寻找其他考研的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学习心得。这样的互动不仅拓宽思路,也能你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也需关注前沿动态。订阅一些管理学的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趋势和理论发展,使学习更具前瞻性,也有可能在考试中遇到相关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