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宗教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此不太关注,但我想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门学科,不论你的起点如何,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同科目的关注度会有所差异,但切勿掉以轻心或急功近利。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有效的复习计划。比如,如果你是理科生,但对政治不够精通,那就需要提前着手准备,不可轻视。
我本人的政治复习起步较晚,直到九月底才开始阅读大纲解析,即“红宝书”。然而,书中的字体偏小,难以分辨重点,导致阅读进度停滞不前,最终我选择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讲解”作为替代。后续的复习材料主要也是围绕肖秀荣的书籍展开。在掌握知识点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练习,我认为这些题目虽然变化多样,但核心仍离不开教材内容,因此做题时应专心致志。考试时,避免因基础知识点失分至关重要。由于专注于专业课程,我的政治复习进展较为缓慢,完成1000题已是十一月中旬。之后,我重新回顾了“知识点讲解”,并购买了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如“考点预测”、“形势与政策”、“4套卷”、“8套卷”,以及“20天20题”,用以背诵大题。
对于政治复习,我发现其投资回报率最高,效果显现也较快,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松懈。这意味着直至最后一刻,你都不能放弃任何可能的努力和期望。11月和12月是复习政治的理想时段,务必充分利用。选择题决定胜负,所以要深入理解知识点,并灵活应对。哲学部分要吃透概念,题目虽灵活,但始终离不开基础知识;时事政治则需在考前多加关注。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可以了解出题模式,找到答题的感觉。面对大题,应尽可能详尽地回答,分点阐述,理解问题含义,将记忆中的知识点与试题关联,争取填满整张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备考初期大家都会买单词书,不必纠结买谁家的,纠结的时间两个单词都记完了,推荐绿皮乱序版的吧,看起来不会烦。我是刚开始看的挺起劲,看着看着不愿看了,这时候可以把它稍微一放,总比看得烦心生厌恶强吧,过段时间再拿起来,更能知道到底哪些记住了,没记住的可以用小本子写下来,单词和意思中间隔些距离,以便以后可以用东西把意思盖住,做好这些就可以丢掉大厚书了,小本子可以随身带着,闲来无事就翻翻,做题的时候遇见的生词添加上,相似难区分的就写在一起,甚至一直到考试以前在考场门口,你总不能再去做阅读吧,除了看作文还可以再把单词翻翻。当然,千万不要去死念,备考的时候听见同学在那儿一个单词带着意思念无数遍,真心怀疑能记住否。只要看见能认识,不用死记意思,或者说不认识的时候也先不要去查,根据上下文去猜一猜,毕竟考试的时候不认识的单词还是很多,我们没办法做到全都背过记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哲学综合知识,这是一门涵盖了从古至今,东西方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的大课。我认为,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关键在于阅读和思考。阅读经典原著是最直接的方式,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这些著作虽然艰深,但凭反复阅读和理解,建立起对哲学基本框架的认识。配合参考书和讲义,帮助理清各个哲学家的思想脉络和主要观点。定期进行笔记整理,将所学的知识结构化,也能加深记忆。
宗教学原理则更侧重于对宗教的历史、教义、仪式和社会功能的理解。这个学科需在广泛阅读宗教文献的,也要关注社会历史背景。比如,了解佛教在印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或者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中的角色,都需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基础。分析比较不同宗教之间的异同,也是提高理解和记忆力的有效方法。我还发现,参加一些宗教学的讨论小组或研讨会,能帮助我从他人的视角理解问题,拓宽思路。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重要。例如,尝试将哲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或者从宗教学的角度去解读当前的社会现象,这样既能提升理论素养,又能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学,都需持续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这些都是深化理解,形成独立见解,以及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坚持做题和写作训练,会你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