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精读完成后,开始刷1000题。我觉得自己比较健忘,所以我会在做每一章的题目之前,先看一遍对应的大纲解析(记忆力好的朋友建议挑战先复习三、四章解析,再刷三、四章的题)。每次单选多选都要做。做错的题号标记出来,每一道的知识点都用红笔划在大纲解析上。不要赶时间,一次做太多也没什么效果。第一遍完成以后,你会发现红笔和蓝笔的重合度很高,除了有些题目比较怪,从犄角旮旯找了句无关痛痒的话出题。这样你就知道重点在哪里了。做完以后,总结一下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变相考同一知识点的如有反复掉小坑的情况,要立刻回到大纲解析去反复看、理解、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使劲背单词,看往年真题的阅读,一句一句抠,抠完之后最后做何凯文的《最后六套卷》,估计考试的时候会感觉六得飞起(不过正确率不一定)。英语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天不能间断,记住,是一天都不能!!!不会的句子拿出来一个词一个词的查,一点一点的断句,最后搞明白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出来才行。至于作文嘛(我自认为是栽在作文上了),建议考北京的同学不要背模版,分数肯定低。自己背至少五篇的真题作文,让自己到时候有话写就行,一定要确定句式语法正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通史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年代和事件的罗列上,应该深入到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去。从远古的炎黄时期到现代,每一个阶段的历史都是前后相承的,理解这种连贯性至关重要。例如,秦汉的统一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封闭状态,这些都需深度挖掘。
注重史学理论的学习。中国通史不仅包括事实,还包括对这些事实的解读方式。如马克思主义史观、现代化理论等,都能帮助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了解并掌握不同的史观,能帮助在答题时展现出多元的思考角度。
再者,史料研读是提升理解力的关键。《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书,以及考古资料、地方志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凭直接阅读原始史料,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境。
定期复习和整理知识点也非常重要。我会定期制作时间线,将重要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这样既能巩固记忆,也能清晰看到历史的演变过程。做笔记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你提炼出关键信息,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
模拟试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模拟试题,你熟悉考试题型,训练答题速度,也是一种自我检测的过程,及时发现自有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