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并未投入大量时间在政治复习上,是从十月份才开始着手准备的。初期阶段,我每天分配给它的学习时间是两小时,后期逐渐增加至三小时。关于参考资料,我一直遵循肖秀荣老师的相关系列。虽然购买了一整套,但实际上用到的并不多。过多且复杂的资料只会消耗时间和精力,往往得不偿失。例如风中劲草,连续两年我都购入了,但它内容实在过于精炼,对于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可能不太友好,但又因其内容充实,让我难以割舍,总是在弃用与保留间摇摆不定,我这人买资料时有时确实会有点冲动。二战期间我就变得明智些了,只专注于肖秀荣的1000题,并结合他的知识点提要来复习。此外,肖8和肖4也是必不可少的,去年肖8的质量很高,在最后冲刺阶段极大地巩固了我的信心。当然,肖4每年都会命中一些题目,这是肯定的。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基础,如果读不懂题目就无法答题,我当初就面临这个问题。幸运的是,我的语感尚存,虽然完形填空可能会出错较多,但由于分值不高,影响相对有限。对于英语复习,我的策略是背单词、刷真题以及练习写作。在准备阶段,首要任务是坚持不懈地背单词,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单词书,每天都坚持学习几页,同时利用扇贝单词应用抓住零碎时间复习。词汇的记忆需要不断重复,形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大约从六月起,可以开始接触真题,反复操练,多次梳理错误点。我选择了张剑的英语黄皮书,其中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也购买了,尽管最终未能全部完成,但重要的是保持解题的状态。最后两个月,我开始专注于写作,全盘跟从老师的指导,她将作文分解成九个部分,教我们按照模板填充内容,最终整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关系史》是一门需深厚历史底蕴的科目。它不仅要求各个时期的事件、人物和条约,更关键的是理解和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动力和影响。我在复习这门课的时候,注重了两条主线:一是时间线,二是主题线。时间线帮助我构建起整个国际关系发展的脉络,主题线则我深入理解不同阶段的主要冲突和合作。例如,从一战到二战的转变,不仅仅是战争的升级,更是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我会凭阅读原著和学术论文来深化理解,定期做时间轴梳理也是很有帮助的学习方法。
《国际关系专业综合》涵盖了理论、政策和实践等多个方面。这门科目需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我将理论部分看作是工具箱,比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解它们的核心观点,并能在实际案例中运用。政策和实践部分,我倾向于结合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跟踪最新的国际动态,以此提升自有的分析能力。我建议大家多读《外交事务》、《世界政治评论》等专业期刊,这对理解和应用理论非常有益。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持持续性和连贯性。我也利用思维导图和笔记来整理知识结构,这对记忆和理解都非常有帮助。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必不可少,它们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难度,提高答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