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其实政治我是复习的比较晚的。从9.18左右大纲出来,我才开始复习,看精讲精练,同时边做1000题。1000题比较好,但题目有点老。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在专业课上,所以,政治每天看一点点。一直到10月中旬精讲精练还没看完。时间来不及,就连忙将精讲精练扫尾。之后就是做模拟题的选择题。肖秀荣老师的8套4套,还有5年真题(真题其实很有用)。做完这些题后,再把1000题错题看了一遍,上面那些模拟题错题也看一遍。在做题的时候,不熟悉的和错的都在书上划下来。这时,就可以再看一遍精讲精练(形成知识框架)。这样,选择题基本上复习的比较好了。然后仔细分析5年真题的分析题,再看看那些模拟题的分析题,其实规律还是很明显的。基本上那些章节的哪些内容会出分析题都能够比较容易的看出来。最后把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背诵拿来背。之后专门背4套卷的分析题。考前还搜集了一些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各科中拉分最大的,这个阶段大家应该真题都刷了一些了,这个状态是比较好的,一战的同学最好能够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样说明你基本复习到位了,要是还没有开始做真题的就得抓紧时间了,数学真题至少至少至少得2遍,真题做完了之后,可以总结一下,哪些是自己容易错的,哪些是不会的,然后找相关知识点的资料重新复习一下。真题过后,就是模拟卷了,可以隔几天做一套,不需要贪多,保持手感就行了,模拟卷里面合工大的偏难一点,李永乐的建议要做一下。11月初——考研到来:刷2020——2010的真题。方法和全书相同,但从这时开始必须限时做题,批改,看坐错的类型。将错的标记出来,真题我也是做到了三刷。后面有时间做合工大的预测卷,难度比起真题会大些,但我觉得题目出的都不错,自己时间没来及,也只是做了三套,然后又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一直不算强项,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重视过英语,总也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四月份的时候,我已经把考研核心单词背过一遍,单词推荐俞敏洪编著的小红书,以及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背单词是每天的必修课,开始的时候或许很慢,一天背诵50,慢慢的一天100,200,到后期就很快了,三天就能把核心词汇过一遍。(一定要把容易忘记的单词拿个小本摘抄下来,反复背诵,直到完全记住)不需要把单词书上的所有单词都记住,把核心单词都搞懂就够用了,当然基础好的话就接着往后背。语法推荐何凯文的长难句,。历年真题是最重要的,也是提升成绩的关键,留近两年的真题复习后期做模拟考试,其他的要多做几遍,要把多有的单词长难句搞懂.
考研专业课方面:
冶金物理化学是冶金工程的基础,它主要研究金属及其合金在制备、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规律。这门课程的内容涵盖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多个领域,理论性强,实践应用广泛。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后续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
热力学部分,你需深入理解三大定律,尤其是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据,这是判断反应自发性的关键。掌握各种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关系,如H-S图和P-V图的运用,以及相平衡条件的计算,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动力学部分,要明白速率方程的建立、活化能的概念及Arrhenius公式的应用。扩散和相变的动力学也是重要考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Crank-Nicolson公式等模型来分析金属内部的扩散过程。
电化学部分,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性质、电极电势的测量和应用,以及电极过程的电极动力学都是重点。特别是Nernst方程的应用,不仅在理论上,也在实验设计中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做题和实验是深化理解的关键。凭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巩固记忆。对复杂的概念或公式,尝试用自有的语言去解释,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记忆效率。
一定要注重课堂学习,老师的讲解往往能帮助抓住重点,答疑解惑。多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交流思路,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