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生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临近考试快1个月才开始看政治的,买了肖的1000题,考试大纲,肖的8套题等等,,,最后坑爹的是背了一套蒋中挺的最后5套,大题一个没压中,考试全靠编呀,说起来都是泪,当时真的担心政治不过关,真的是万幸了。所以说政治选好最后几套题真的很关键,还是推荐肖秀荣老师的最后4套题,据说每年都很稳定,背了过关肯定没问题,反正政治你考100分也没用呀,总之,对于政治,个人建议最关键的是最后几套题的记忆!ps:肖秀荣《1000题》 刷两遍即可。我第一遍是看完一章精讲精炼在做选择题,然后第二遍刷题的时候,错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就在精讲精炼上标记,后期复习的时候只看标记的内容了。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直至暑假之前,我坚持每日一章张剑的《阅读150篇(基础版)》。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别太在意正确率,目前的重点是培养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语感,内容优于答案。也许有人会问,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需要记住不熟悉的单词呢?这得看个人情况,如果你觉得时间充足,可以尝试记忆;如果觉得已有足够的词汇书在手,不必强求。完成《150篇》后,差不多就到了暑假,那时我会开始做97至04年的真题阅读,依旧选择张剑的黄皮真题集。至于每天的数量,随你喜好,我个人选择一天一篇。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你需要收集新词,并结合后面的解析来理解段落、解析问题、剖析复杂句子,甚至全文翻译。尽管97-04年的试题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接触一下也无妨。暑假过后,我转向05年至今的真题练习,这是个关键阶段,题目的参考价值逐年增加。同样的,你需要记忆单词、解析问题、分析段落和长难句。每个人做真题的方法各有千秋,有些同学可能会每天处理一年的阅读部分,标记新词、研究长难句,第二遍分析文章,第三遍再分析题目,如此循环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流行。然而,我采取的方式稍显独特,我只做一遍,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我会做第二遍。我每天仅做一篇阅读,当天就会标出词汇、长难句,分析文章和题目,翻译全文等。因此,这样的复习策略较为另类,学弟学妹们不宜盲目效仿,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我这个人可能偏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我都仔细对待,解题时也会反复思考,这就导致进度缓慢,没有多余的时间再来一遍。你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得心应手的学习工具,形成独特的解题和阅读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别忘了,真题不能一次性做完,要保留最后三年的,用于考前半个月的模拟测试,严格把控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细胞生物学,理解并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骨架系统、细胞器的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都是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细胞周期与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详细步骤,也是考试常考点。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如干细胞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等,也需有所了解。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则需深入理解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及其功能,酶的活性中心,DNA复制、RNA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些都是核心内容。分子遗传学的部分,基因突变、重组、表达调控等内容也需熟练掌握。对代谢途径的理解,比如糖酵解、TCA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不仅要步骤,还要理解其能量转化机制。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策略。对复杂的概念或过程,先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建立初步理解,再凭做题加深印象。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整理知识的方式,它能帮助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认知框架。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很关键,使用闪卡或者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
实验技能也是这两门科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理论结合实践,凭实验室操作更好地理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可能的话,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或者实验课程,将使理解和应用能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