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宗教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10月份启动政治复习,首先通读了一遍《风中劲草》,并完成了肖秀荣教授的1000题。虽然有些朋友认为《风中劲草》帮助不大,但我觉得它清晰地标出了重点,让人一目了然。我大约细致地研读了三次大纲,并反复标注了易错知识点,同时也多次审视了自己的知识架构。直到12月中旬,我才着手准备主观题,那时四套卷已经发布。
坦白说,肖老师的四套模拟题和他的终极预测资料,绝对是所有资料中的翘楚!当时担心反押题,我还背诵了米鹏等其他资料,结果肖秀荣老师的命中率最高,甚至包括反押题部分。因此,他无疑是业界的良心推荐。至于市场上的其它资源...嗯,八套卷和四套卷在考前半个月是必须做的,历年真题的选择题也可做为练习(但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知识点年年更新)。除此之外,就没有必要额外寻找材料了...我记得我在后期做任汝芬的四套卷时,选择题难度颇高,风格与真题相去甚远,如果觉得自己时间充裕,可以用这类材料来提升一下解题技巧,仅限于选择题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暑假期间才开始接触真题,实话说有些迟了。我选择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因为它的解析十分详尽,所以我还额外购买了一套题。首次尝试,我完成了2005年至2015年的题目。最初阶段,我会记录下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并仔细研读解析。暑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始,我保持着每天两篇阅读的习惯。在第二轮练习中,我还是会出错一些之前犯过的错误,这些就是我的弱点,需要特别留意。到了第三次做题时,速度明显提升,大约一天就能完成一套试卷的阅读部分。我预留了最近三年的真题,用作后期的三次模拟测试,之后我继续使用相同的方法反复刷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其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至关重要。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这门课程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这两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比如,要理解“物质生活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形态的发展。马哲中的矛盾分析法也是常考点,要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析和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建议多读原著,如《资本论》,凭阅读深化理解和记忆。
中西哲学史的学习则需广泛的阅读和深度的思考。中国哲学,从先秦百家到宋明理学,再到近代新儒学,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到德国古典哲学,再到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每一种哲学思潮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些哲学家的思想,不仅要看他们的主要著作,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解读。例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尼采的存在主义等,都需去深入探讨其哲学理念和社会意义。
在复习策略上,我认为笔记整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思维导图,梳理出理论框架;对中西哲学史,凭时间轴的形式记录重要事件和人物,以便于记忆。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帮助你检查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