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大纲是在九月中旬发布的,而我大约在十月才着手复习政治。我选择的参考资料是任汝芬的序列一,个人觉得相当实用。同时,我也进行了大量练习,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任汝芬的2000题(序列二)。尽管错误率颇高,但我对序列一仔细研读了一遍,并反复回顾了做错的题目,尤其是后期的大部分下午时光我都专注于政治学习。序列二由于缺乏答案解析,让我颇为头疼,建议其他人谨慎购买。
至于大题部分,我一直拖到十二月底还没开始记忆。直至考研前夕,我才匆匆浏览了肖秀荣与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预测题,其中任汝芬的题目给我的感觉一般,所以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的四套题中的大题,尽量加深印象。关于资料方面,除大纲外,我使用了肖秀荣的所有资料,包括1000题、八套卷和四套卷,冲刺阶段还额外购买了蒋中挺的五套题。我对肖秀荣的1000题复习了四遍,这使我在基础知识部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后期,我几乎能在十分钟内完成所有模拟试卷的选择题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阅读秘诀可以归结为一点:反复研习真题,这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这个方法我在备考期间始终如一地坚持。除了必备的词汇书,我几乎只用真题作为英语复习材料。词汇每天都需要复习,不断循环,绝不懈怠。至于真题,我会反反复复地钻研,到了后期,仅仅瞥一眼题目,我就能回忆起文章的大量细节,特别是那些曾经让我绞尽脑汁的复杂长句。
考研专业课方面:
《语言学概论与文学理论》是一门需深厚理论基础的科目。它涵盖了语言的本质、发展、结构等多个方面,也涉及到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批评方法。我认为,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的关键在于深度阅读和理解经典文本,比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些都是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定期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对文学理论部分,除了理解各种流派的特点,还要尝试运用到具体作品中去分析,这样既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现代汉语》则更注重实践应用。这不仅包括了词汇、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包含了对现代汉语变化趋势的洞察。我会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基本知识,阅读当代汉语文章,关注语言的新现象,如网络用语,能帮助把握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定期进行口语和写作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考试中同样重要。
关于《作文》,我认为这是展现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提升作文水平,首要的是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培养好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我习惯每天写一篇小论文,主题不限,是对时事的评论,也是对学术问题的探讨。这样的练习不仅能锻炼写作速度,还能提升论述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