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初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由于课程安排尚早,我觉得颇有成效,周围的同学也是如此反馈。我推荐首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以稳固的核心应对各种变化。最初,我选择早晨记忆讲义上的关键点,但我认为全面背诵考研政治大纲全解并不明智,因为内容繁多,难以把握重点。此外,近代史部分我倾向于在每晚睡前浏览,把主要的背诵时间留给其他科目。大约过了两周,我开始做800题。当肖秀荣的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问世时,我极力推荐熟记这些试卷的大题目,因为2017年的考试中有五道大题直接源自这些资料。如果可能,多做一些选择题也很重要,因为选择题是政治考试中真正能拉开分数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完全放弃完型填空的做法并不明智,其实这个部分只要专心背诵词汇,难度并不算高。通常情况下,用心去完成的完型填空得分往往能达到6分或以上,其价值堪比一篇阅读理解。因此,在模拟考试时,如果你在完型填空上的表现良好,那么在实际考试中按照常规顺序答题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作文,虽然考前能找到各种模板,但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标记并查阅你在真题中遇到的所有陌生单词和短语,这样可以在原文中标注释义。使用张剑的黄皮书,通过深入解析来剖析复杂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提炼文章主旨。掌握英语阅读文章的主题对于提高解题准确性至关重要。每天早晨抽出半小时复习这些生词、短语和复杂句型,以巩固记忆。在备考的最后阶段,重温词汇表,特别是形容词和动词,因为它们构成了句子的核心,特别是那些你经常忘记的单词。
此外,研究近三年的真题能帮助你了解当前的命题趋势,同时也能让你更适应做题的感觉。在研读真题时,要多次阅读材料,力求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句子构造。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找到适合引用到作文中的精彩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史综合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的广泛历史时期,这就要求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精读教材,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等,理解每个历史阶段的大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变迁以及文化发展。要注重细节,因考试中往往会出现对具体事件或人物的考察。
理解并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和规律至关重要。比如,封建社会的演变、近现代中国的转型、革命历程等。这些大框架的理解帮助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中找到线索,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再者,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需深入研究其背景、影响和意义。例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不仅要它们的发生时间,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社会影响。这样不仅能帮助记忆,也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阅读和解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会定期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以及各类历史论文,提升自有的史料分析能力。关注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这对答题时提供独特的视角很有帮助。
历年真题的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凭做题,了解出题者的思路,熟悉题型,并对自有的知识盲点进行查漏补缺。模拟考试环境,训练自有的答题速度和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