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考试的关键和难点,掌握它们的解答技巧也能有益于后续的简答题背诵。因此,复习策略应以攻克多选题为核心。起初,我依赖的是《大纲解析》,这本广为人知的“红宝书”。其权威性在实际考试中才能真正显现,因为很多多选题可能源自书中某个不起眼的段落。然而,它的字号小、内容繁多且结构不易把握,要求我们必须耐心研读。在这个阶段,《大纲解析》与《肖秀荣1000题》并用,我的重心在于理解和标记。我会逐段理解,并突出各类“首要”、“其次”的要点和重要语句。通常是阅读一章后,立即完成相应章节的题目。同时,我会在《大纲解析》中标注在《1000题》中做错的部分,以便明确了解考试的重点。
接下来,我继续深入理解《大纲解析》,并回顾之前的错题。这时,我引入了任汝芬的《考点识记》,通过它来梳理各章的核心内容,构建个人的政治知识架构。
进入第三个阶段,我开始大量刷题,使用了肖秀荣的八套卷、任汝芬的十套卷以及小草的习题集。最后的冲刺时期,我用肖四和任四来检测复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做题的目的在于找出知识盲点,因此《大纲解析》始终是我每天必读的书籍,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会回归书中深化理解和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想还是可以给大家一些建议的,首先不能掉以轻心,考研英语题比较难,有很多需要下功夫总结和培养技巧的地方,若是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就更需要下苦功了。其次,任何英语考试,我的法宝都只有两个——早读和做真题。我做真题和别人不太一样,比如7分钟做完一篇阅读,但我之后起码会花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来消化它,勾出生词搞懂意思,分析长难句子,反复思考自己为什么会选错,总结出原因,让自己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很多人建议英语真题做三遍,但是如果第一遍的错题你没想透彻,第二三遍你仍然会错,只是在重复做无用功而已。我每天最多只做两篇阅读,搞懂消化以后,当天晚上睡觉前听的英文就是这两篇阅读的音频,而且第二天英语复习时间会进行这两篇阅读的生词默写。如此反复,才能真正将真题做透,这样做一遍,有时会比别人三遍更高效。我是一套模拟题都没有做过的,我觉得做真题就够了,而且单词也以真题的单词为主,历年真题中的单词只要都掌握了,试题中80%的生词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大本的单词书前期稍微背下就行了,后期不用花太多精力。早读对于知识的巩固和语感的培养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多做强调了,很多同学也知道早读的好处,但却就是不能坚持早起,其实养成习惯之后也并没有那么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综合英语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积累,更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在准备这个科目时,我强调的是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我每天都会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期刊文章,提升语感并扩大词汇量。我也注重理解和分析文本,凭写作练习来提高我的表达能力。我还参加了模拟辩论活动,这不仅锻炼了我的口语技巧,也提升了我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和论述能力。
普通语言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我建议大家先从基础的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分支入手,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凭阅读经典的语言学著作,比如Chomsky的"Syntactic Structures"或Saussure的"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深入理解语言的本质和演变。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比如分析自己母语的特点,或者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会在阅读和听课时做详细的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帮助巩固记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学习哪一科,都不能忽视实践。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参加语言学的研究项目,这些都能帮助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更好地应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