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应用统计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科目是最不需要担忧的。考研大纲通常在10月下旬才会公布,因此无需过早焦虑。去年,我在大纲发布后立即购买了大纲解析书和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汇总,但它们最终只是被闲置在角落里。直到11月,随着肖秀荣的八套题问世,我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我完成了选择题,并反复背诵,同时也多次阅读了大题(尽管记忆有限)。进入12月,我又购入了肖秀荣的四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以及“20天20题”,不过我主要专注于完成肖四并深度背诵其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实在记不清我已经反复研习了多少次真题,只记得初期是整套推进,后期则按章节(如高数、线代、概率)逐一攻破。尤其是线代和概率部分,你逐渐会察觉到,从十年前的题目开始,出题模式显现出一定的规律。这时,你需要去挖掘并整理这些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这是个极其关键的步骤!随着不断练习,后期做题速度自然会提升不少。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前开始了英语复习,并且执行得相当有效。从大三下学期起,我遵循艾宾浩斯记忆理论,每日学习1个词汇列表并不断回顾以前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我掌握了基础词汇。对于超出范围的部分,我看了一遍但未能记住,就选择放弃了。针对一些难以记忆的单词,我会利用有道词典,在使用手机时顺便浏览,以此帮助记忆。暑假期间,我正式开始做张剑的150篇练习,但由于假期较短,只能间歇性地完成几篇,错误率高达3个或以上,但我并未过于担忧。期间我还购买了考试虫的长难句教程,可惜一页未翻,深感遗憾。进入大四,尽管课程繁重,我还是坚持复习单词书,并完成了约20篇张剑的练习,随后立即转向真题(从2007年开始的题目)。在复习过程中,我对真题进行了大约两到三轮的精读,确保理解每个句子,相较于150篇,真题显得更为正规,做起来更加流畅。这时,我已经大致复习了五遍单词,能记住80%至90%。考前,我完整地做了几套模拟题,背诵了黄皮书中的作文模板及常用句子。有人建议持续阅读和保持单词的记忆,但由于时间安排,我在12月的确有大约半个月没有做阅读。坦白说,直到考试前夕,我都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差距很大,心里没底,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幸运的是,今年的英语考试难度不算高,除了最后一篇阅读有些费解,其他部分我觉得还算顺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在内容上,统计学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两大部分。描述性统计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基本概括,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推断性统计则涉及到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回归分析等。在这其中,概率论是统计学的基础,对中心极限定理、大数定律等的理解至关重要。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首要的是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统计学离不开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扎实的代数、微积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理解并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如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等,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统计模型。
理论结合实践是关键。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当配合实际案例来加深理解。尝试使用R或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凭实际操作来熟悉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如ANOVA、卡方检验、t检验等。
再者,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提升成绩的有效途径。凭做历年试题或者模拟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遇到问题不要害怕,积极寻求解答,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参与学习小组讨论,都能帮助你深化理解。
保持对统计学的热情和好奇心。统计学是一门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科学,每一次成功的数据分析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保持探索精神,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你会发现学习统计学既有趣又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