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购买了大纲解析作为政治复习的起点,每天同步完成1000题的相关章节练习,整个过程大约用了一个月来完成首次复习。初次复习的重点在于领会概念,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需要构建清晰的框架,此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间线索也需理顺。进入第二次复习阶段,大纲解析的主要作用变成了巩固记忆,同时配合背诵风中劲草,并再次刷1000题对应的题目,这个过程大致占据了半个月的时间。二轮复习完毕后,大量背诵工作接踵而至,包括风中劲草、八套卷以及各类预测卷,其中肖秀荣的押题卷尤其值得关注,毕竟他今年精准预测了四道大题。在此期间,可以抽空学习徐涛的选择题策略和任燕翔的主观题技巧。政治学科讲究的是熟练度和记忆力,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回顾,特别是选择题部分,错误率应尽可能降低。早晨醒来时,我会翻阅所做的笔记。到了九月底,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和1000题的跟进,解题速度提升,焦虑感也随之减少。起初不必过于着急,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同一时期起步,关键是要每天都专心致志地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就是单词,单词书有很多,其实随意一本涵盖考研词汇的词汇书就可以,每天背一个单元,第二天拿出几分钟重复一下,前期一定要好好背单词,我到强化和冲刺就把单词放下了,但是后来练习写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单词都不会写了然后又拿出来单词书每天背了背,所以说单词其实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每天积累几个好的短语,说不准写作的时候就用上了。其次是阅读理解,一个选择两分,所以考研英语里阅读理解自然是重头戏,然后是翻译,我一开始是把所有的真题的翻译题在一个小本上抄下来然后每一天翻译五个句子,后来发现自己明白句子的意思就是翻译不出人话,再加上有点拖延症就一直没在意,直到考前一个月自己模拟了一次英语真题,发现自己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赶紧去用A4纸把真题的所有翻译的正确答案和拆分重新整理了一遍,剩下一个月每天早读的时候读上五句,反复重复,这样会发现自己的翻译水平潜移默化提高了不少,这次考试感觉自己被新题型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翻译几乎没有读上下文,大体扫了一眼直接翻译的,应该得分也不是很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物理化学,这是一个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解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部分。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忽视,这是理解微观粒子行为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凭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遇到困难时不要怕,反复推敲,直到真正理解为止。
高分子物理主要研究的是大分子的性质和行为,这部分内容更偏向于实验和应用。你需理解链段运动、玻璃化转变、结晶等基本概念,对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和结构性能的关系要有深入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我会推荐结合实际案例来学习,比如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有机化学是一门需大量记忆的课程,但并非死记硬背。各类化合物的构造、性质和反应机制是基础,理解这些反应背后的机理更为重要。例如,亲电取代、自由基反应、重排反应等,理解其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和立体效应,将有助于你预测和设计新的反应。定期复习和绘制反应路径图也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有效方式。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建立一个详细的知识框架是非常有帮助的。每学完一章,就尝试自己构建思维导图,把关键知识点梳理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记忆,还能帮助你在遇到问题时迅速定位到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