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国庆期间,我选购了肖秀荣的教材,包括精讲精练和1000题,另外还购入了大纲参考书,不过后者我一直未曾开启,我觉得专心阅读精讲精练并结合做1000题就已经足够了。我在十月完成了初步学习政治,平均每天投入约两小时。由于我自身政治基础薄弱,高中时期又是理科背景,加之在解答政治题目方面并不擅长,常常感觉自己的回答偏离要点。鉴于主观题是我的软肋,所以我专注于提高选择题能力。初次完成1000题时,我几乎没有收获,于是第二遍开始梳理错误,这种方法对我改正选择题错误大有裨益。然而,我后悔没有一开始就整理,等到第二次整理完毕已是十二月,已无暇再进行第三次复习,只能不断回顾错题集。对于主观题,我全心全意地背诵四套模拟卷,但实际上是在考前一周才开始,建议大家提前两周着手准备,因为内容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我原本以为一周足以掌握四套卷,结果直至考试的最后一秒,我还在抓紧时间背诵。关于被称作“红宝书”的大纲,我的使用方法如下:首次阅读时,我只是快速浏览,不做任何笔记;第二次,我会对照历年试题标出关键点;第三次,则是反复记忆这些标记的部分。尽管我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但今年他的预测题命中率不高,所以期望押题并非明智之举。进入十二月,我就进入了全力冲刺的阶段。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用书:丁晓钟考研英语真题详解(分为上下两册,有近20年真题),英语真题复习全书,张剑的考研英语真题详解(黄皮书),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考研英语词汇(绿色乱序版的),考研英语完型填空与填空式阅读。考研英语阅读和作文两块分值最大,重视阅读很多人都会说,大家可以学习其它经验贴阅读得分高的学长学姐的经验。本人只做了20年的真题,做了很多遍,可是阅读还是不太好,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据阅读较好的同学分享经验说想要阅读真正提高,必须对阅读篇章进行全文翻译,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搞清楚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可惜我只翻译了近3年真题,所以体会不是很深。但我认为阅读是在精,不在多,如果一味给自己定目标,每天必须做多少篇阅读,保证多少正确率,可能效果并不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科学技术史,这是一个需深度理解并记忆大量事实和事件的科目。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时间线,二是影响。我会构建一个详细的时间线,将重要的科技发明、发现和理论按照年代顺序排列,这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这些事件的发展脉络。我注重理解每个科技进步对社会、文化乃至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答题,也能提高我对科技的理解。
科学哲学的学习则更侧重于思考和分析。这个学科探讨的是科学的本质、方法和价值等问题,需有批判性思维。我建议先掌握基础理论,如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凭阅读经典文献和论文,尝试去理解并形成自有的观点。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习惯在阅读时记录下关键概念和论点,用自有的话复述,这有助于深化理解。
在复习阶段,我会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模拟练习,了解出题趋势和常见题型。对开放性问题,我会提前构思可能的答案框架,训练自己在有限时间内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补充资料。我坚持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避免遗忘。
我想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哲学并非孤立的,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在学习中,我经常将两者结合起来,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哲学问题,或者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这样的交叉学习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