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当初我对政治的成绩着实担忧,生怕无法达标。然而实际上,我在政治学习上下了不少功夫,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期望能帮助到你们避免走弯路。七月时,看见考研群里有人已经开始政治复习,于是我也购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先是用铅笔做完一遍,再用圆珠笔重做一次,接着反复练习那些错题。除了这套习题,我主要依靠听课来提升效率。到了十月,我转而专注于基础知识点,绘制时间线,记忆重大事件,并构建框架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遇到困惑,我会向老师请教,他们总是耐心解答。进入十一月和十二月,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发现选择题部分还算顺利,于是我开始背诵主观题。对于政治考试,我一直觉得自己准备得不错,谁知考前一天过于激动,难以入睡,考试时又太过紧张,大脑一片混乱,只能靠抄袭材料勉强完成试卷。我希望你们能比我更有毅力,在考试中展现出最佳的状态。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上午看数学容易困,数学最好先看一遍课本,做做例题课后题之类的,但是别纠结于课本,毕竟那不是大纲,我当初就陷进课本里去了,课后题认认真真做了两遍,现在看来纯属浪费时间!课后题别全做,做做计算就行。复习阶段,我担心自己会有些遗漏的地方,就用的张宇十八讲九讲,我觉得挺好的,尤其是高数,你值得拥有!数学题的套路一共就那些,万变不离其宗,自己多整理题目套路,类似的题型做个对比,会很受益的!很多解题技巧要好好做笔记,别漏了题型!把自己的笔记看个三四遍。12月一整个月我都在做真题,我先做了05-15年的真题,一天一套,做完对答案,总结错题。如果前期工作到位,几乎每套题2-2.5小时都可以做完,所以前期工作真的很重要。然后一天复习这十套题中的错题,然后开始按倒叙做95-04年的真题,还是一天一套,大概做到20号,接下来的一天复习错题。考前两天做了两套张宇的4套卷,如果有能力,真的推荐大家做一下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据说今年有原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最擅长的部分,尽管如此,我还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平等对待,不能因为擅长就掉以轻心,反而对于薄弱环节更要加倍努力。由于考研不涉及听力,主要侧重阅读和写作,所以我采取了针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大约从四月起,我就开始做英语阅读的真实试题,从1993年开始,到八月,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其间尝试了一些模拟题,但后来发现其实专注于真题就足够了。面对厚厚的词汇书,我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勉强记住一两个列表的单词。基于此,在完成了二十年的阅读真题后,参考了一些考研辅导老师的建议(考研真题中词汇重复率高),我决定全面回顾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筛选并收集了大约700个陌生词汇,然后在这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经常查阅(类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考试中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单词。至于写作部分,我背诵了一个模板,这足以应对考试。根据最终得分来看,我的作文部分得到了相当不错的评价。
考研专业课方面:
植物生理学,它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关系、矿质营养、生长发育等主题。其中,光合作用是核心,理解其过程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我在学习时,凭绘制流程图来帮助记忆,实践实验如测定CO2吸收速率,加深了我对理论的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比如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响应,也是需关注的重点。
生物化学则是从分子层面解析生命现象,特别是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和代谢途径。重点在于理解酶的作用、基因表达调控、代谢网络以及能量转化的过程。例如,三羧酸循环、光合磷酸化、糖酵解等基本代谢路径,不仅要熟记,更要理解其内在联系和调节机制。我在复习这部分时,常常凭构建思维导图,将各个反应串连起来,形成整体认知。
学习这两门课,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忆层面,要深入理解原理,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实验技能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生物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定期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做题和模拟测试,及时发现知识盲点,巩固所学。
我还发现,讨论和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向老师教,都能我从不同角度深化理解,激发新的思考。保持对新科研动态的关注,阅读相关文献,能帮助我把握学科前沿,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