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重点在后半程,我的第二轮复习就到了十一月了,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历年真题。用的材料是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我做完了选择题,主观题没有时间做,但是也会思考一下,写一下思路。我觉得有必要自己尝试写完整的主观题答案,因为想跟实际写出来是不一样的。在这段时间我还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和《形势与政策》,前者感觉作用不是特别大,后者还是要看一看的。肖秀荣也会更新新的时事,直到12月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可能考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复习过程是先把课本看了一遍课后习题做了一遍,先把最基础的知识点掌握了,看完大概是五月底了,然后开始看复习全书,我买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那一版,看全书时不能看完题目立刻看解答,你需要准备一张纸把解答遮住,先自己思考,争取自己把题目给解决了,这个思考过程很重要的。接下来的一个月数学一直做的全书(线代部分没有做)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大概八月底看完了全书和线代讲义。然后跟着老师上强化课程,在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然后就大概是九月下旬了,我又把全书看了一遍,这点非常重要,全书上面的题目很经典,得好好体会。最后两个月我就是以真题为主做了少量的模拟题(推荐张宇的)。不得不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和最后考试的题目有好多的相似之处,一定要好好做,我做了两遍,大多数都是按着考试时间来做的,寻找考试的感觉,不至于到最后考试时太慌乱。我数学考了一百三,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我是在单词记忆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看真题的,重点做近十年。第一遍每两天一篇阅读,每天两个小时,先做一遍,再看不会的单词和长难句,然后通篇手写翻译下来(这部分比较费时),顺便练习了翻译部分,之后再分析文章的逻辑关系和答题规律。第一遍用时较长,但要精读,在以后的复习中,单词没多大问题时就着重分析文章结构和问题,尽量多做几遍,就能大致摸清出题规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大职能,以及SWOT分析、PESTLE分析等工具,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不仅会出现选题和简答题中,更是解答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关键。
熟读教材,尤其是经典著作。如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等,这些都是管理学的基石。凭阅读,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把握其核心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
再者,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也是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的有效途径。对每一道错题,都应深究原因,查漏补缺,这样不断进步。
理论联系实际也很重要。管理学并不只是一堆抽象的概念和模型,是指导实际工作的方法论。尝试将所学应用到身边的实例中,比如分析一家公司的运营策略,或者反思自己团队的合作模式,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人的记忆是有遗忘曲线的,只有凭反复的记忆和回顾,知识真正内化为自有的东西。自我测试帮助了解自身的弱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