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才正式踏入政治复习的旅程,虽然之前的计划总是推迟,但我觉得这个时间点正好合适。早些时候购买了肖秀荣的教材,初次翻阅并未给我带来多少启示,反而让我意识到政治领域的知识点浩如烟海。报名参加课程后,我跟随老师的指导梳理了整个知识体系,对考研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每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配合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来巩固。
进入十月,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专注于选择题部分以检测自己的水平。我还浏览了近期内所有真题的简答题,试图揣摩出题模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题目,我尝试自己作答后再对比答案,检查是否准确把握关键点。十二月,我转向模拟试题,购买了肖八、蒋五和任四,通过大量的选择题练习来培养解题直觉。至于大题,我仅背诵了肖四,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否则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无从下笔。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之前建议把全书刷2遍,但不止是简单的题海战术,建议每做完一小节的题就进行考点的整理,有时间的可以整理一本自己的错题集,我当时数学是用了错题集的,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该题的考点,以后遇到类似的考题时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了。刷题一定要刷的有效!!!我当时线代部分没有看全书,直接用的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分册,那个里面知识点讲地比较详细。我当时认为不会考太难,就没有注意难题的练习,660题也没有刷,后期只做了两三套模拟题,心思全放在真题上,结果今年考的难度远超去年,然后我数学就有了史上最低分118...奉劝各位,在抓好简单题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难题!!!660题、张宇18讲和模拟试卷一定要认真对待!!!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坚持学习100个词汇,清晨学习,午间重温,夜晚默写,次日早晨再次回顾,这样的循环我重复了整整五轮。推荐采用联想记忆法,以及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它们都强调联想记忆。考试时总会遇到陌生词汇,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含义的能力至关重要,这能帮助你大致理解语句的意思,非常实用。对于真题,务必进行演练。不过,我个人主张在全面掌握知识点后再动手,这样既能模拟实际考试,又能检验哪些内容还需巩固。依据个人时间规划,可选择每日一套或者隔日一套,完成后仔细核对答案,深究错误,找出提升空间。如果可能,在考前尽量多做几遍。进入十一月至十二月,我才着手准备英语写作,主要参考《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大作文与小作文分别背诵大约10篇,并积累了一些单词和句子模式,进而制定了几个英语模板,方便考场上的直接应用。在十二月期间,我还购买了一些英语作文的考前预测资料,发现也很有价值,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多加阅读。至于新题型部分,由于每年的题目形式可能不同,可能是七选五、是非判断、匹配或小标题等,每种都有相应的解题策略,无需特别强化训练,只需基于真题进行实践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特性和操作,以及如何按问题选合适的数据结构,是基础中的基础。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排序、搜索、图论等问题需深入理解和实践。对算法,除了掌握基本思想,更要注重提高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例如动态规划、贪心策略、分治法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了解计算机内部运作机制。CPU、内存、I/O设备的工作原理,指令集的理解,以及汇编语言的应用,都是这个部分的重点。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优化程序,提升效率。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涉及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内容。这部分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理解操作系统如何调度任务、分配资源,以及如何编写高效的并发程序,对后续的系统级编程非常重要。
计算机网络则涵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所有协议,如TCP/IP模型、HTTP、FTP等。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能帮助解决网络相关的各种问题,并为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等高级主题打下基础。
学习这些科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方法。看书、做题、编程实践缺一不可。积极参与讨论,查阅最新研究论文,也是拓宽视野,深化理解的好方式。对复杂的问题,尝试分解成小问题,一步步解决,既有利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定期复习,及时巩固,是防止遗忘,确保知识点扎实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