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购买了政治学习资料,包括肖秀荣的书籍和风中劲草的大纲解析,但发现内容繁杂,难以记忆。于是,我决定一字一句地梳理出个人化的笔记,足足填写了七十多张满载文字的A4纸,采用提纲的形式,整合了这两本教材的精华。这样的笔记便于理解和记忆,大大减轻了背诵的难度。不过,这个过程极其耗时且琐碎,我花了大约两周的时间,每天投入14小时来整理。之后,在12月份,我专心背诵肖秀荣的资料,复习效果相当理想。
考研英语方面: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后面临两个问题,看不懂和看懂了、题做不对。我用的是陈正康的英语阅读。书分两册,每册里面包含十年的阅读,每年会持续更新。每册又分三本,真题、阅读翻译、答案解析。我的基础不好,看不懂这个问题我用单词加翻译的方法完美地解决了。不拘哪一本单词书,背完就对了。有很多同学说背了会忘,这很正常,就像吃了饭还会饿一样。办法只有一个,每天背。3月份开始每天三页,我都看到吐血,耗费时间不说,过程还困意十足。我只有咬着牙,耐着性子,保持清醒,红笔勾勾画画。但是我不会写,太浪费时间且不适合我。平时碎片时间,我都会拿着配套的单词小册子,看上它五页。第二天看新的,不会重复。大致二十页过后,我会重来一遍。我来强调一下重点,我是看,不是背。不用刻意去背,也不要计较自己是否背住,只要放松心态浏览就好。所谓碎片时间每个人不同,我是吃饭前,睡觉前都会看一点,学习累了休息时也算。一定要制定计划,即每天看几页,情况不同,页数不同,少,没关系,但一定要完成,不能拖拉。第一轮会很难过,但二轮三轮就好很多,大概到九月份的时候我就只需要用小册子巩固就好了。这个关键是坚持,还有早做准备。当时我很多同学都是九月份还手忙脚乱地背单词,唉声叹气,慨叹时间流逝,脑子不够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广泛阅读和深度理解是基础。我建议从教材出发,将每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打牢,关注各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动态,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等。
对教育学原理,理解和应用是关键。不仅要概念,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例如,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如何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通常会凭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并尝试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再者,中外教育史的学习需构建一个时间线,理解各个时期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变革原因。我习惯于制作时间轴笔记,将重要事件、人物和他们的教育思想串联起来,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又能看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教育心理学部分,我会侧重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能帮助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育研究方法是实践性的学科,掌握基本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技巧至关重要。我推荐多做实例分析,理解并运用各种研究设计类型,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并熟悉SPSS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坚持定期自我检测,如模拟试题练习,以检验学习效果。我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学习小组讨论,凭与他人的交流,我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