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起初购买了大纲,简略地浏览一遍便耗到了9月底,这时我才开始边听课边记笔记,清晨也会抽空翻阅。大纲初次阅读无需过于细致,毕竟耗时颇多,主要是重温高中知识并初步理解。记得笔记越积越多,压力也随之增加,但到了9月底,大纲看完并配合着做了1000题后,解题速度提升,紧张感也减轻了。一开始不必急于求成,多数人都在同一时期起步,关键是要每天都专注地学习。1000题从10月开始做,单选与多选同时进行。11月则专注于回顾1000题的错误题目,并提炼出关键知识点。至于《精讲精练》,我没有全部看完,因为它太厚重,且公共课程的要求并不算太高。接下来是八套卷和四套卷。我只做了八套卷的选择题,由于时间紧迫,大题部分就未涉及。四套卷我留到最后两周才动手,考试前四天才开始背诵大题,直到考前一天,我才勉强背完一套半,真是背到泪水涟涟。第一轮背诵结束已近晚上11点,再过一轮已是午夜12点。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如果你易感到焦虑,建议提前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持续积累词汇是学习的基础。初期阶段应重点记忆单词,因为足够的词汇量是理解阅读的关键。同时,每日坚持阅读练习以保持语言的敏锐度。早晨可以在背单词之前进行晨读,可以选择阅读历年真题的文章。对于一般水平的学习者,单词至少需要复习5至6次,听说有人甚至重复了十多次,而基础较好的人也应该尽可能多地熟悉单词。6月至8月期间,重点关注阅读、翻译和词汇,其中词汇的学习不能间断,每天都需复习。翻译部分,每天处理两句即可,至于阅读,第一次做完后要再做一次,第二次主要是探究解题策略和正确答案的特点。建议准备一个错误集锦本,将做错的阅读题目记录下来,分析题型(如推断题、细节题或词义猜测题),然后详细分析每个选项为何正确或错误,并找到相应的文章句子,梳理思考过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基础知识是一个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历史、教育法规、教学方法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教育的本质、目标以及其社会功能是最基础的部分。例如,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观念,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育历史的学习是理解当下教育现状的关键。从古代的孔孟之道到现代的素质教育改革,需看到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理解各种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了解我国教育政策的变迁,如1949年以来的教育改革,对答题和分析问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者,教育法规的学习不容忽视。这不仅包括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等基本法律,也包括各类教育条例和规定。这些法规是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在论述题中可能需引用的依据。
至于教学方法,这部分需结合实践进行理解。学习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直接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并思考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了解并掌握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采用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策略。整理知识框架,将知识点分类归纳,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多做真题,凭实战演练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在复习后期,尝试模拟考试环境,提升应对考试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