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普遍共识是,肖秀荣在政治领域享有权威地位。他在最后的答题环节也表现优秀。面对政治科目的多元选择题,其挑战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单靠临时抱佛脚显然不足以应对,因此拥有一本合适的辅助教材至关重要。当然,这本书必须符合你学习该课程的需求。市面上的政治辅导书籍琳琅满目,如任汝芬或肖秀荣的作品等,关键在于挑选一本能助你理解和记忆的。这些作者都是业内的佼佼者,内容质量无需质疑。不同作者的编排方式各异,寻找一种能让你轻松记忆的风格,可以帮你减少不少困扰。
考研数学方面:
要专心致志地投入一个上午或下午,足足三个小时,将数学真题演练在A4纸上,如同置身真实的考场。每个题目过后,务必仔细阅读解答,确保彻底理解,对于不熟练的概念做好标记,以便日后复习。我通常是隔天完成一套真题,非真题日则回顾并强化之前做错的题目。全部真题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12月之后,我经常温习自己整理的错误和重点知识。同时,每周我会完成大约两套6+2的练习以维持解题状态,进一步填补知识空白。最后,考前重温一遍需要记忆的公式,做题时步骤清晰,不急于求成,理清思绪后再作答,这样认真对待,问题就不大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比较水,复习起来也比较费劲儿。英语的话,我建议底子好的同学可以看看单词就上真题,底子跟我一样的就先看看长难句。单词书可以用红宝书,绿皮书,恋恋有词都行。一天两个单元,背单词一定要每天都要坚持,而且要温故知新,一开始很痛苦,到了后期就会好多啦。再说真题,我是六月份才开始做真题的,真题的话,可以用张剑黄皮书,一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从97年开始,每天下午两篇阅读,认真看完解析,把生词标注。真题的阅读部分我一共做了四遍,第一遍很痛苦,一脸懵逼,练练手,看看生词就差不多了。第二遍你要用一本全新的真题,再做一遍,这次还要认真看解析,按照之前的笔记分析长难句,分析每一个选项,错在哪儿为啥错,一定要仔仔细细还原到原文。第三遍,做完题,拿出一张白纸,全文翻译,不要翻解析。完事儿之后再跟解析对比。第三遍做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带上别的题型一起刷了。第四遍,这时候你要做到以下几点:没有一个单词我不认识,没有一句话我分析不出来结构,没有一个选项我说不出所以然来!要是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就能上考场了。临考之前几天拿出没做过的去年和前年的真题,掐时间做,模拟考试。混个手熟。至于英语作文,我是从十一月份就开始背的,用的王江涛,可是特么背了忘忘了背到最后也才背了二十篇…不过也够用…考场上英语时间很充足,稳住,背下的就往上写!会的就选不会就懵!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有机化学这个科目,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这包括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性质、反应机制的理解。例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凭各种反应(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转化。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反应也需深入理解。
熟练掌握反应机理是得分的关键。例如,了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自由基反应、电荷转移复合物形成等基本过程,并能分析复杂反应路径。要懂得如何绘制反应历程图,清晰展示每一步的中间体和能量变化。
再者,实验部分不容忽视。熟悉常见的有机合成实验,包括原料的选、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鉴定和提纯等步骤,这些都是可能的出题点。安全知识也要牢记于心,因实验室安全问题有时也会出现在试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最好的策略。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繁多,单纯的记忆效果并不好。凭理解反应背后的原理,再结合实例加深印象,更有效地知识点。做大量的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历年真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建立一个详细的笔记系统也是非常有用的。将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方便后期复习。用彩色笔标记重要信息,帮助记忆。
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很关键。你尝试关闭书本,自己复述或解释某个概念,看是否真正理解了。这样及时发现自有的盲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