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我觉得我付出时间较多也最有成效的,第一年政治报了班,老师讲的真的很好,但是由于过于依赖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课后也没有复习,做题比较少,导致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没咋记住。而且比较相信政治背肖四就可以了,汲取到第一年的经验,这一年我改变了学习方法,应该是进复试同学里最高的,政治过线要背肖四,要做好选择题,把教材看了看,从暑假就踏踏实实的做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看一章做一章,做完后用专门的错题本记录,每次做完后错题一定要认真地看,认真的看解析,找到你不知道的知识点,记忆。我的1000题应该是做了四五遍,第四遍和第五遍是只做错题,孰能生巧,肖秀荣1000题一定要好好利用。后期要多做各种模拟题,多见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我一做选择我就感到了满满的套路,挖了很多坑,但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阅读部分,强烈建议别去做那些模拟题,因为它们的质量堪忧,我尝试了几天后便放弃了。我对真题情有独钟,从2002年起一直做到最新一年,虽然起初难度较大,我没太关注准确率,而是侧重深度阅读,查阅词汇,剖析文章结构和论点,并尝试即时口译。有些同学会选择书面翻译,但由于我起步较晚,大部分时间又投入到了专业课程上,只好选择口译。当我做到2013年的题目时,发现后面的几年我的阅读错误仅限于两道,这让我倍感振奋,于是继续深研真题。大约在11月中旬,我开始学习凯文的写作方法,由于难以记住,后来我调整了一些模板并加以记忆,同时进行套用、模仿和写作练习。如果英语基础不是非常扎实,使用模板通常会比独立创作得到更高的分数。翻译部分我没有特别训练,毕竟考研的翻译难度相对较低。至于完型填空,我一直没找到窍门,所以成绩一般,但今年的完型似乎比以往简单一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对自然地理部分,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如地质构造、气候类型、水文循环等是必考的重点。这部分需理解并掌握各种地理现象背后的成因和过程,比如理解为何会有板块运动,如何判断气候类型,以及水文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建议多看一些科普书籍,如《地理的故事》等,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则涉及到人口、文化、经济、城市化等主题。要重点关注全球和地区的人口分布规律,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影响,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和问题。这部分需大量的阅读和记忆,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例如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策略或预测城市发展的趋势。
再者,地图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是地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熟悉各类地图的解读,掌握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数据分析,这些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利用在线资源,如ArcGIS教程,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同样重要。凭参与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现象的实际表现,学会从地理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自有的观点和论据,这对答题和撰写论文都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理解地理原理,凭案例或实际问题来应用这些原理,这样既能加深记忆,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和做模拟题也很关键,这有助于巩固知识并熟悉考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