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中旬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始终遵循肖秀荣导师的指导。初期阶段,我主要专注于客观题的准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最庞大的部分,因此我首先投入大量时间在这个模块,尝试构建框架以帮助分类记忆。肖老师的精讲精练非常适合初次复习,其内容与九月发布的大纲解析相差无几。每学完一部分,我就立即完成对应的1000题练习,确保找出每个题目所关联的知识点。1000题我总共做了两遍,它强调知识点的重复出现,基础且全面。接着,我尝试了蒋中挺的800题,这本书涵盖了一些偏僻的知识点,题型也有所不同,非常适合检验盲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有过高中文科背景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考研中的这部分内容更加深入。历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对简单,复习进度也较快。至于形势与政策,购买肖老师的书籍就能应对。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在后期大量背诵可能会感到困难时,你可以将肖四的大题朗读并录音,之后在不想背诵时听听录音,或者边听边背,这样能大大提高效率。这就是政治科目的魅力所在!
考研数学方面:
四月初启动数学复习比较适宜,我主攻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以及汤家凤的1800题集。对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的同学,首推参加辅导班,因为扎实的基础至关重要!重复强调,基础真的很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务必记好笔记,第一轮结束后要回看,你会发现很多独特的解题技巧,尤其是中值定理部分特别出彩。暑假结束前,数学至少要完成一轮复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九月可以着手做180题,针对薄弱环节查阅笔记,对难题多加归纳。十月中旬,你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个人认为做近十五年的真题就足够了。真题完成后,就要接触模拟题,我认为多做模拟题非常有益。一方面,真题中的许多问题在其他习题集中可能已出现,需要通过新题来保持手感;另一方面,根据近年来的考试趋势,一些模拟题与真题相当接近。越多的模拟题练习越好,以下是我推荐的几个系列,按优先级排序:合肥工业大学的五套卷,包括超越卷和共创卷,李永乐的6+2,张宇的四套卷和八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向来不佳,自高中以来就未曾有过突破,这似乎也是许多理工科学子的普遍困扰。在所有科目中,英语算是我得分较低的一项,因此对此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你们可以视作一种参考。短期内大幅提升英语水平并不现实,它需要逐步积累,所以我建议不要中断学习,持之以恒。我购买了一本词汇书,自行研读,并利用零散的时间记忆单词。我不主张专门腾出大块时间来背诵,那样可能会事倍功半,但务必在日常间隙中坚持记词,直至考试前一天。单词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有些人过于依赖解题技巧或语感,但我认为,如果你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关键句中的词汇都不认识,那该如何应对?依靠技巧吗?如果连内容都看不懂,只能瞎猜,或者换个说法,带着技巧去猜测!因此,切勿轻视单词的学习。对于完形填空,我通过做真题并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理清全文的逻辑关系,逐渐提高了准确率。所以,别轻易放弃完形填空,做一做,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进步明显的。我买的真题集附有答案解析,阅读理解部分还列出重要词汇和文章译文。完成练习后,我会分析试卷,背诵其中的关键单词,先尝试自我翻译,再与标准译文对比,找出差异。这一过程贯穿始终。直到12月我才着手准备作文,考前模拟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写作,结合之前背诵的优秀范文,颇有帮助。考前一周,我用真题进行了实战演练,保持答题状态。总的来说,我将真题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基本职能。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要注重其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例如,计划不仅包括长期战略规划,也涉及日常运营决策;组织结构的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和效果。
深入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管理模式,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模型等,这些都是基础考点。关注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如权变理论、系统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这些可能在论述题中出现。
再者,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子领域也是重要的复习点。比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绩效考核等内容;理解运营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区别,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工具;在财务管理中,理解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资评估的方法。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一方面,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对每个主题有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做笔记和整理思维导图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它们能帮助理清复杂的关系,提高记忆效率。案例分析是非常实用的学习方式,凭分析真实的商业情境,深化理论理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定期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同样重要。找些历年试题或者练习题来做,检验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