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英语笔译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文科生,政治相对来说要好一丢丢。个人觉得政治报个班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老师帮你梳理知识点,看书就会有重点。自己是九月底才正式看政治,当时是把辅导班的讲义上老师讲的重点背了一遍,配合着习题做的。我是看完马基做马基这种,并不是看一章做一章,题目是辅导班的老师发的是历年真题,题目量很大,当时做的是一个抓狂!风中劲草还是很不错的即使我只看了一遍半~~~~最后阶段就是疯狂的背肖秀荣四套,背了三遍。顺便说一句,个人觉得政治辅导书不宜过多,很多人买了任汝芬序列,肖秀荣全套还有20天20题,然后看不完,其实每个资料讲的内容都差不多。。。政治就一个字,背!!!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不算高也不算低,和政治一样处于一个比较稳当的程度。我的英语听说能力极差,六级不过堪堪飘过,但读写能力还不错,这或许得益于我有时候会浏览一些英文网站或者看一些英文新闻。我认为,考研英语的难不仅仅在词汇和语法上,还有用英文语言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因为有的时候文章和题目你都看懂了,但依然做不对题目。当然,首先词汇是基础。我用的单词书就是俞敏洪主编的乱序绿皮单词书。当然其实用什么单词书差别不大,关键是要坚持背下去,不能偷懒。而且后期主要是从真题里面背诵单词,单词书是前中期使用的。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需多言。我用的就是历年真题超精解。同时拿到张剑的真题黄皮书,作为对照和参考。真题我一开始就上手做了,并且一开始就选了最难的2010年真题上手(结果相当惨烈……)。说这个是想说,这几年的英语都比较简单,但我们备考要做好考最难英语的准备。阅读的话,我一开始错误率蛮高,大概错七八个的样子,后来分析原因,发现我喜欢用固有的逻辑解题,而不是从文中找答案。而考研英语的题目是不能想当然的选答案,必须要从文章里面找出答案(多数是对正确选项的变形)。后期我阅读的错误率就能保持在五个以下(这是第一遍的错误率,第一遍以后真题作为自我检测工具价值就大大降低了)。长难句的话,我认为其实真正要求弄懂长难句的题目是翻译,而阅读对长难句的要求没那么高,只要大致能推测出句子的意思即可,因此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对付考研英语阅读长难句即可。从第二遍开始,真题更重要的是分析,哪些单词不熟悉,哪些短语搭配频繁出现,哪些圈套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跳进去……这些都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做题发现的,反正具体做了几遍我也没有统计,就是翻来覆去的练习。阅读做到最后是一看到第一句话就知道一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题目。作文是我的弱项。因此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王的作文大概是从九月底开始看和背诵。我主要就是背了真题的作文,大概有十几年的真题这样子,其他的押题作文也没有背,因为时间实在来不及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这门科目主要考察的是语言转化能力,包括英汉互译。我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我在复习时,注重积累词汇,尤其是专业术语,因这对准确翻译至关重要。每天我会设定一定的阅读量,包括新闻、学术文章和文学作品,凭实践来提升语感。我也会定期练习翻译,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挑战自己。我还借助了一些翻译工具书,如《新汉英大词典》等,帮助我解决词汇和表达上的难题。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门课则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需有扎实的中文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我建议,除了常规的语言训练外,还需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动态,阅读各类书籍,拓宽视野。我坚持每日写作,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力求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我会定期做百科知识的整理和记忆,比如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科学常识等,这些都能在写作中派上用场。
在准备这两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以致用”是最有效的方法。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这样不仅能减轻压力,也能保证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