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并未专注于复习政治,而是试图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到了9月下旬,我才启动政治复习,每日投入约一小时阅读大纲解析。10月,我将学习时间增加到每天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星期二会稍微多些,因为那天上午有课程,所以利用政治学习来调节。这个月的重点仍是大纲解析,并配以1000题练习。进入11月,我每天留出两小时给政治,早晨用来记忆风中劲草,持续完成1000题,同时了解形势与政策。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再做一遍1000题。此时,肖8问世,我便通过做选择题来检验复习进度,不断弥补不足。12月是冲刺阶段,我增加了政治的学习时间,主攻肖8和肖4,也看了看20天20题,市面上的各种模拟题只要有空我就尝试。对我而言,政治是一门兼具趣味性和放松性的学科,我没有感到乏味,反而觉得复习得相当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大学三年级的寒假期间开始了数学复习。那时,我仔细研读了教科书,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接着,我尝试解决了书中的所有习题,然而收效甚微,似乎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心理上的慰藉。之后,我坚持不懈地多次练习历年真题,逐渐摸索出一些解题策略,并进行了归纳总结。至于冲刺阶段,我坚决完成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面对八套卷时,我发现题目数量庞大,往往无法按时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选择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大致浏览一下大题,主要是为了了解题目的趋势和方向。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阅读训练始于暑期,每日坚持两篇,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标志性黄皮书。在完成黄皮书后,我紧接着进入了真题演练阶段,反复练习了2003年至2018年的所有真题,摸索出了最适应个人的解题策略,这一步对我来说非常关键。对于写作部分,我在十一月中旬启动,初期主要熟记王江涛推荐的十篇高分真题范文。进入十二月,我每天都会挑一个主题亲自动笔,起初的尝试极其艰难,尤其是头两篇,但到了第四篇左右,我仿佛茅塞顿开,之前背诵的文章在我脑海中灵活交织,我能自如地变换句型。在实际考试中,我没有依赖任何模板,却能流畅地挥洒文字,一气呵成。正是这个环节,让我的英语总分得到了些许提升。所以说,关键在于:动手写作文,不断地写作文,模拟真实考场情境去写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基础是航天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子领域,是理解航天器运动规律的关键。对静力学,重点在于掌握力系的简化,特别是力矩平衡和力向量的分解与合成,这些知识在解决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时尤为重要。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是核心,要理解并掌握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这些都是分析复杂动态系统的基础。至于流体力学,伯努利定理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关键,它们在研究航天器空气动力学特性时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需深入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际应用,比如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了解力学在航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这样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力学原理。
我还发现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对学习力学基础非常有帮助。遇到复杂的力学问题时,尝试将其转化为简单的物理模型,应用已知的力学原理去解决,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如MATLAB或Python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也加深对力学的理解。
我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力学中有些问题可能需多角度思考,凭与他人的交流,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这对深化理解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