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完成《形策》的学习后,距离《肖八》发布大约还有一周的时间,我选择重做了近幾年来的客观题真题,因为此前我一直专注于选择题的模拟训练,现在通过实战来熟悉真题的风格并调整答题感觉是必要的。此外,从11月下旬开始,我便着手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题练习,自己先整理知识点,然后对照答案进行校对。
考研数学方面:
日常练习时应提升效率,避免拖延,尝试设定时间限制来训练自己在高压力下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正是考试的真实场景。不少同学长时间自学后,容易忘记考试的实际感受,导致真正上考场时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因此,在平日练习中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解题速度。我个人使用了二李的复习全书,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详尽,配套习题也非常经典。七、八月份完成了第一遍,当时有些困惑,但随后我一直反复研读这本书,到十二月已经做了大约四遍。每完成一章,我都习惯性地梳理思路和解题策略(这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数学学习重在理解,不必追求数量庞大的练习册。另外,借鉴了一些学习技巧,我在考前尝试了400题,以熟悉考研题型并控制答题时间。个人认为400题难度高于真题,且其前面几套可能比后面几套更难,所以如果刚开始做成绩不佳,大家千万不要惊慌。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要有坚定的信心,基础好坏并不关键。在暑假之前专心记忆单词,暑假之后则转向实战,逐字逐句地翻译历年真题,从94年到13年的阅读和翻译都一一攻克,足足填满了两个笔记本。遇到困难的句子和生词,我会专门记录下来,后续的单词复习就是围绕这些笔记进行。翻译时切忌只停留在口头上,很多词汇在书面表达时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动手实践尤为重要。作文我在最后两个月开始准备,重点不在死记硬背,而是要能流利地默写出来。选择那些句型和词汇都不复杂的篇章来背诵,大约十篇左右,到了考试时写作就变得得心应手了。至于做题顺序,我个人习惯于先写作文(此时思维最清晰),接着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再来是翻译,最后才做完形填空(这部分分数差距通常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管理学原理涵盖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再到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些经典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基石。不仅要熟记其核心观点,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强调效率,法约尔则关注管理的普遍性,这两者对现代企业管理都有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个体行为、团队动力、领导风格、激励机制等内容。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来理解和应用,比如凭分析不同领导风格如何影响团队绩效,或者探讨各种激励策略的有效性。
再者,掌握决策理论和战略管理。无论是企业层面的战略制定,还是项目管理中的决策问题,都需运用到这一部分的知识。理解并能运用SWOT分析、PESTLE分析等工具,要熟悉不同的决策模型,如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模型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学习的,一定要多做练习题,参与模拟案例分析,甚至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管理问题。例如,凭阅读企业的年度报告,分析其战略决策,或者参加一些管理类的模拟竞赛,提升自有的实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这样帮助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定期回顾和总结,加深记忆,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小组,相互讨论,互相答疑,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