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一开始很是摸不着头脑,慢慢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如果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要着急。没有什么工作是真正无用的,无用是有用的铺垫,即便是走了弯路,也是帮你排除了不可能的方法,寻找其他方法。首先是时间问题,我建议大家政治复习时间不要太早,迟早都会忘掉的。当然也不能太晚,完全挤到专业课一块儿的话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复习,前期看书,中期练客观题,后期背主观题是我个人的节奏。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期间,我曾陷入一种误解,认为要取得高分,就得把一套综合复习资料翻来覆去地读很多次(通常建议至少四遍)。但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全面。诚然,复习材料的确需要深入研读,但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从中掌握各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阅读次数以期待高分。这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但并不保证一定能获得高分,这一点我想特别指出。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成绩还算可以,但能拿到那么多分数,说实话我挺惊讶的,可能运气成分占了不少。在英语复习上,主要是记忆单词、做历年真题以及构建自己的作文模版。我记得是从大三寒假开始背单词的,起初用的是扇贝APP,坚持了百来天,后来觉得不合适,就改用红宝书,大概记了十几个单元,然后就持续不断地背诵。暑假时我才开始接触英语真题,我觉得网上的经验分享并不完全适用于我,所以我只专注做阅读部分。一开始错误率高达八九个,渐渐地降到七八个,接着是五六个,再后来就稳定在这个水平,感觉遇到了天花板。然而,随着不断努力,我发现阅读错误减少到三四次,甚至是一两次,不得不感叹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有效。维持这种状态后,在考试临近的后期,我会每天做一两篇阅读以保持手感。
解决阅读问题后,距离六级考试还有两周时间,我参加了作文冲刺班(由独峰考研主办),老师提供了许多精彩句子。于是,我开始整理模版,规划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该如何撰写。我总共整理了三个模板,分别针对无形的社会话题的正反面和有形的社会话题。后来考虑到模板过多,我简化为两个,一个用于正面观点,另一个用于负面观点。实际考试中,题目恰好与行动相关,我自创了开头段,其余部分更换了一些词汇,基本上运用了我的模版。
在此期间,我还开始了其他题型的学习。首先是新题型,因为它相对简单,然后才着手处理完形填空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础》,需理解和掌握的是它涵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包括了建筑热工学、空气动力学、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深入理解这些基本理论是基础,因所有的计算题和分析题都是基于这些理论展开的。
在热工学部分,热传导、对流和辐射是核心知识点。要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如何凭建筑设计来优化室内温度和湿度环境,或者如何选合适的隔热材料等。
空气动力学部分,主要涉及气流流动规律和通风换气原理。这部分需理解风压、静压和动压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建筑环境中的影响。熟悉并掌握风道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要理解各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制冷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系统等,并能够按具体条件进行合理的选和设计。能源效率、环保因素也是考察的重点,了解最新的节能技术和环保理念也很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大量的练习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凭解题,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建筑环境问题,这样既能提升应用能力,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参加讨论小组或找到研友一起学习也十分有益。共同讨论难题,分享学习心得,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