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还是我考的比较满意的一门,考完以后对了一下选择题答案,所以真的想说,考研,不到考完最后一科交完卷的那一科就不要放弃,不管平时的时候做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可能有时候那正确率真的让你自我效能感低到不行,可是有时候还是要“欺骗欺骗”自己:我平时把我不会都错完了的话,把那些模糊的知识点弄明白,考试的时候就不会错了呀?反正我平时的时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的”,好让自己内心好过那么一点点。大概十月份买的政治红宝书,零零散散把红宝书看了一遍,看的过程中配套着1000题做,说实话,我1000题并没有做完,个人认为吧,1000题对检测、巩固知识点还是很有帮助的。一直以来,我坚信题目是做不完的,所以在知识点没有掌握的很好情况下我拒觉不停地刷题,本来想将红宝书在看一遍,但是时间真的不是很够了,主要是红宝书太细了,所以就开始看风中劲草,看了几遍我忘记了,反正就是一遍一遍的过,一直坚持到考试前,然后平时选择题(5套卷,4套卷)碰到考的比较细的知识点就查阅红宝书。顺便提一下,就个人而言,虽然说真题考过的点不会再考了,但是可以试着用真题中的选择题去揣摩下出题老师的思维,哪些答案是出题人的陷阱,以免自己在以后的题目中中计...我感觉考研就政治来说,考生还是蛮幸运的,因为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他们都有压到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可以说是场持久战,从开始到结束,哪一天都不能落下。前期主要任务是背单词,根据个人情况列个计划每天背多少页然后照着来,因为后面要做阅读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可以前期任务量稍大一些。书上有部分真题里的长难句,有时间建议好好看一下,对于后面做阅读很有帮助;第二天背新单词之前复习一下前一天背过的,根据熟练程度区别标注一下,方便后面巩固,每个周或者每个月都拿出一点时间来回顾检查之前背过的,不断地检验背诵效果以及时调整计划,背单词不在于多,而在于效果。单词前前后后大概刷了6.7遍吧,前面几遍刷的慢没关系,后面会越来越快,而且做阅读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单词的重要性了,英语的准备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所以单词一关必须打好基础。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了中国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历史部分,我建议大家系统地梳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尤其要注重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迁,这将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文物的历史背景。对考古学,理解考古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揭示古代社会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对重要遗址和出土文物的了解也不能忽视。
博物馆学是文博专业的核心,你需理解博物馆的功能、运作机制,以及展览设计的基本原则。深入阅读一些经典的博物馆学理论书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能帮助你构建全面的认知。对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的实践和发展动态保持关注,也是提升这一部分知识的有效途径。
再者,文化遗产保护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领域。掌握基本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法规,理解不同材质文物的保存与修复方法,以及参与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性,都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关键。理解是基础,凭阅读教材、参加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则需定期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应用则是凭做题、模拟考试,检验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利用好各种资源也很重要。参考历年的真题,把握出题趋势;积极参与在线论坛或考研群,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资料和经验;条件允许,找导师或者学长学姐教,他们的指导往往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