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结构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用书: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讲真题,肖秀荣考点预测背诵版,肖秀荣形势与政策,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任汝芬4套卷,徐涛的考研政治考前必背20题,蒋中挺的客观题应试宝典。我今年政治复习很晚,大概是在十月下旬。主观题就是把肖秀荣1000题做了两遍,肖8两遍,肖4任4一遍。主观题背肖四大题N遍和徐涛必背20题的必背得分语句,任4的大题用来补充看看。今年政治除了最后一题没准备充分,其它都在复习范围之内。 个人觉得考试大纲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红宝书内容太多,作用不大,我买了但是没怎么看。政治最后得分一般是选择分分数乘以2。很多人都说主观题最后突击背背就好,我认为这个还是要看个人,如果是高中是文科生,有一定基础,以前经常背书的话,这样也未尝不可。如果和我一样是理科生的话,个人建议早点准备比较好,在第一轮看资料书的时候可以适当留意下大题考点,到做肖1000题的时候可以浏览大题和答案,做肖8的时候熟读大题答案,肖4大题答案就一定要背熟了。我是那种背了就忘,忘了再背的类型,背答案时为了让自己记得牢一些,会提炼关键字背诵,并将重要内容进行默写。 政治是越到后期用时越多,建议早上晚上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默写,零碎时间也可以背下客观题知识要点,使记忆能够更加牢固。很多考生到了后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政治很多内容没背,大家不要有这种担心,政治不会成为考研成败的阻碍的。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客观题主观题预期得分多少,然后制定好计划和分配好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数学的同济第六版,线性代数是同济第五版,概率论则是浙江大学的第四版。我的复习策略是从高数、线代到概率论,依次阅读教科书并完成课后习题。从三月直至六月底,我一直沉浸在教材和习题之中。接着,在七八月到九月初这段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这三本书的学习。九月中旬,我开始挑战张宇的1000题集,这个阶段非常具有挑战性,题目的难度和数量都相当大,一直持续到十一假期结束。面对困难,我不依赖答案,而是设定每天解答50题的目标,遇到难题便搁置,最后统一核对答案。我对1000题进行了彻底的梳理,标记出不懂和错误的部分,以便在第二轮只专注于这些问题。第二次仍然未能解决的难题和错误被记录在错题本上。十一之后,我转战历年真题,同样是张宇的全解析版本,始于1987年。实际上,1987年至2004年的试题相对简单,我选择每天一套,但直到十一月中旬我才全部完成。后来了解到其他人已经在十月就完成了真题,所以我建议你们可以尝试一天解决两套早期的真题。接下来,我挑战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这两套试卷极其艰巨,通常需要4到5小时才能完成,有时我会分两天来攻克,期间还穿插做了几份叶盛标的卷子,并整理了错题,这一过程耗时颇久,大约到了十二月十日。之后,我开始做合肥工业大学的五套卷,此时几乎每隔两天就会完成一份数学卷,等到全部做完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号了。临近考试,即使要准备政治,也不能忽视数学的练习,确保每天至少投入两个小时做数学题。考研的前一天,我没有做数学,因为第二天要考政治和英语,我把时间都用在了背诵政治上。但在考数学的前一晚,我还是做了一份试卷,巧合的是,其中一道题目与第二天的实际考题相似,只是我遇到的题目稍显容易些。数学需要脚踏实地地逐一攻破。我总共整理了四本笔记,它们对我来说无比珍贵,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所需公式都在笔记中有详细记录,这四本笔记陪伴我直至考试的最后一刻。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阅读,绝对是考研英语的大头,我的经验是做真题,用的是黄皮书系列,阅读我没有做别的题,我感觉抓住真题就完全足够了。三月份的时候做的是03年以前的题,完全就是拿来练手的,错的惨不忍睹,但就是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一点一点的弄懂,反复做真题。我英语作文写得一塌糊涂,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最后的100天里,坚持每天写一篇作文,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每天写一篇。写得时候不能自己傻傻地去当做考试,而是先看一边范文,记一下里边好用的词和句子,分析一下人家的谋篇布局,然后再自己写,相似度高也没关系,关键是得自己再写一遍。另外,买对作文的参考书也非常重要。我买的是《第一本考研英语话题系列之作》写作160篇,封面是红色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涉及静力平衡、变形、稳定性等多个核心概念。每一个概念都像是建筑的基石,必须扎实。例如,要深刻理解力矩、剪力、弯矩等基本物理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掌握结构类型,如梁、柱、板等的基本特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熟练运用公式和定理。结构力学中有很多计算公式和定理,如达朗贝尔原理、虚功原理等,这些都是解题的关键工具。但,公式并非死记硬背,是要在理解其物理意义的基础上记忆。凭做大量的习题,你会发现每个公式的应用场景,这样就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再者,重视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更能加深理解。找一些典型的结构设计案例,尝试去分析其受力情况,模拟计算过程,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你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画图辅助理解和解题。结构力学中的受力图、弯矩图、剪力图等都是很好的解题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结构的状态,帮助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熟练绘制并解读这些图形,对解决复杂问题大有裨益。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回顾知识点,做一些练习题,帮助你巩固记忆,查漏补缺。建立自有的错题集,对常犯错误进行针对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