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最多,也获得了显著的回报。第一年我报名参加了政治辅导班,但过于依赖课程,导致实际练习题目不多。当时我认为只要背诵肖四是足够的,不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后,我在第二年调整了学习策略。这次,我的政治成绩在进入复试的同学中可能是最出色的。当然,通过线需要背诵肖四,但同时必须重视选择题。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并从暑期开始稳扎稳打地做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对应一章内容来完成。每做完一部分,我会在专门的笔记本上记录错误,确保每次遇到错题时都能深入研究,理解解析,填补知识空白。1000题我大约重复做了四到五遍,第四遍和第五遍专注于错题,以强化记忆。充分利用肖秀荣1000题是非常关键的。临近考试时,我增加了各类模拟题的练习,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米鹏的模拟题风格接近考研真题,而肖八和肖四发布后,我同样严谨对待,积极刷题。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考试堪称历史之最,因此得分普遍偏低。我的策略是首先巩固基础知识,并挑选一些课后习题来练手。接下来,我深入研读了二李合著的全面复习资料,并专门购买了李永乐和王式安的讲义。我认为,牢固的基础知识和高效的解题技巧缺一不可,剩下的就是大量练习。我选择了过去十五年的真题进行演练,同时穿插着660题、400题以及张宇的8套和4套题集。实际上,这些辅导材料已经绰绰有余,关键是理解和熟练度,尤其是要提升计算技能。每道题目都应该先尝试独立解答,然后再核对答案。有人会询问需要重复学习多少次,但我认为次数并不重要,真正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点。有些内容一次就能掌握,有些可能需要反复琢磨,这取决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无法一概而论。
考研英语方面:
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下一个英语水平欠佳的人如何备考研究生考试并获得理想成绩。在9月份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埋头苦背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初次翻阅,我发现至少三分之二的词汇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终于完成了第一轮,满心欢喜地准备开始第二轮。然而,当我重新翻开书页,发现熟悉的单词依然熟悉,陌生的依旧陌生,之前的辛苦似乎毫无成效,顿时感到无比沮丧,因为英语是我考研的最大障碍。
我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持续,按照这个速度,即使到了考试那天也无法背完整本书。于是我审视了自己的英语弱点,发现词汇量匮乏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记忆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生词来提升效率是最好的策略。我在书店找到了一本《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它列举了每篇文章的核心词汇和超出大纲的词汇,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人。起初,我每天只读两篇,第一次阅读通常会全部选错,偶尔运气好能答对一两道。接着,我会直接背诵后面的单词,再次阅读并答题,这时正确率通常能提高到全对。所以,我认为考研英语的关键在于词汇,特别是常出现在历年真题中的词汇。一旦掌握了这些词汇,解题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从9月到10月,我专注于真题阅读理解,并专心背诵后面的词汇,按英语(一)的模式进行复习,目标是积累词汇。到了12月,我转而使用蒋军虎的《精读80篇》,以做阅读模拟题为主,同时也为写作做准备。在考研英语中,写作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容易拉开分数差距,值得投入精力。由于我的英语基础弱,短时间内掌握高级词汇和句型并不现实。于是,我选择了历年真题的一些优秀范文,记诵其中的好句子,写作时尽量运用它们,比如替换名词或动词,确保语法无误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使用高级词汇,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及格。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构分析、设计、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运动副、自由度、机构的组成和特性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这些基础知识,需凭阅读教材,做笔记,甚至画图来加深理解。
要熟练运用机构分析方法,如速度瞬心法、加速度分析等。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出现在计算题中,需灵活应用。熟悉并能绘制常见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轨迹,这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再者,动态性能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分析和设计有特定动力特性的机构,例如平衡、振动等问题,需对动力学有深刻理解。了解并掌握机械效率和功率的计算,以及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练习”是最有效的。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原理,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迅速找到解题思路。练习则是提升,大量的习题训练帮助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教辅书籍,如《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它们通常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激发思考,发现自有的盲点。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样知识更加系统化,便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