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动力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比较少,我十月份才开始看政治,每天上完课后一边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炼一边做了肖秀荣一千题,对答案的时候每道题都好好看,算是又过了一遍书。后来是看风中劲草,然后就是肖八,肖四的顺序。感觉政治还是应该再开始的早点,九月份就应该开始准备。其次,是参考书问题。我当时只用了肖秀荣的参考书,网上大家评价也非常好。从精讲精练、1000题、到核心考点,肖八肖四,基本上都是按照大风向来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考试难度较大,因此大多数人的成绩并不理想。备考时,许多人采用的是宇哥的《高数十八讲》和《线代九讲》,加上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亲自研读了这两套资料,建议根据个人时间来规划学习进度。我发现按照辅导书籍系统复习非常有助于梳理知识脉络,每章内容一目了然,帮助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到了后期,通过强化课程中的综合题目解析,感觉收获颇丰。记笔记并反复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完成数学复习后,我会再次回顾笔记,甚至尝试默写出每个章节的知识架构,这使我对每一个数学考点都能了如指掌。一定要牢记,坚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张剑的历年英语真题解析,也就是俗称的黄宝书。如果你也是处于想把英语拾起来找点感觉的话,那我推荐你需要找一本不是很难的阅读资料,不需要太深究,做一做,看看答案,但是一定要看一下解析,看一下错误原因。我当时是用的考试虫的阅读,他每个单元有四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前3篇阅读都是简单类,最后一篇是较难。也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就只是一个练手的过渡期。至于张剑的150篇,我是不怎么推荐的。我自己是买了那个基础训练篇,题目设置逻辑倒是和真题有一点点像,可是经常会有答案很难说服人,所以我做了几个单元就没做了,他的那个提高篇,据我同学做的状态来看,就是各种考生词。。。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的真题,是从1991年开始做的吧,也算是那2000年之前的当练手,毕竟他比市面上的资料靠谱。先是做一遍,看一下正确率,然后带着看一下错误选项的原因。然后一直做到了2002年。然后就是倒回去做第二遍。我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句句翻译,自己现在原文上面可是大略的写一下意思,然后对照标准翻译,在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但是有它的好处。在才开始翻译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句序什么的甚为痛苦,可是静下心来,翻个几年,你将会有大收获。还能练翻译,就不需要特地挪时间练翻译了。我在把1992-2002翻了一遍之后,再去做2003-2008,过程和上面一样,可是明显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多了,特别是到2005年之后,几乎不用怎么多写,只需要把一些长难句写粗来,而且翻译的正确率上去了,做阅读看答案也好理解多了。我是特地留了最后三年没做,想要最后一个月测评的。这一遍做完,你会发现第一遍做的答案自己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放心大胆的做真题吧。在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任务就是分析题目,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是什么错误。同时也要分析文章结构,分几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这一遍做完后,就开始做第三遍,文章大略看一下就很容易有框架了,继续做。其实,要是认认真真每天进行这些工作,在家上背单词,其实做完这些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多了。所以早点做真题是没有关系的!最后一遍我就是读真题,大声读粗来,一边读一边想着文章结构,就会有很大的阅读的感觉。最后一点就是,在最后一个多月主攻作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掉阅读,因为那个时候怎么的怎么的对真题也比较熟了,再不济每天也得读个一两年的真题。我的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耗费心力且短期没什么华丽提升的,但是从身边同学和我的准备和最后分数来看,还是有点效果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确,“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涉及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现代控制理论则包括状态空间法、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在备考过程中,你需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对根轨迹法,理解其基本概念如开环传递函数、实轴根轨迹、极点配置等至关重要。要熟练绘制根轨迹图,这需大量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准确性。频率响应法中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它们如何反映系统动态性能并用于系统设计非常重要。
进入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和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测性分析是基础。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则是这部分的核心,理解和应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进行系统稳定性判断是考试的关键。
学习这个科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佳的方法。除了看书做题,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比如使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进行仿真,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理解和掌握控制器的设计,如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以及各种优化算法的应用也是重要的一环。不要忽视课程中的实例分析和工程背景,这些都是北航出题可能涉及的内容。
定期复习和总结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你尝试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将各部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这样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帮助你在考试时快速定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