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使用了1000道习题,选择用铅笔完成,做完后擦除再重复练习。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个月,需要重温所有题目。此外,将考研大纲分解为若干部分,分块记忆,若感到压力过大,可以侧重背诵“风中”的内容,旧版也可,因为变动不多。但最终仍需回到大纲,熟记每章的标题,并掌握每个章节的结构框架。这些框架在参加辅导班时,老师们通常会详细解释,因此背诵起来会更加顺畅。当基础稳固后,开始做历年真题。务必实事求是,深入理解每个选择题的来源和大题的答题思路。肖秀荣解析真题相当详尽,在这方面他做得很好。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肖秀荣的教材,尤其是预测卷,他的内容更贴近实际。我发现我在主观题上的表现优于客观题,虽然对于客观题的多选题有些犹豫,但在主观题上我能清晰表达观点。因此,对于政治主观题,一定要充实回答,这要求我们深度理解和大量背诵!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英语很烂的那种。不管你四六级怎么样,就算你四级没过也不要灰心,哪怕你六级超过500也不要掉以轻心。我当时使用的参考书有:张剑的黄皮书真题,黄皮书阅读150篇。其实就张剑的黄皮书真题和150篇就够啦,黄皮书珍藏版只有05年之后的题目,建议把那本05之前的真题也做一做,150篇只做基础篇就够啦,提高的有点太难。同时记忆历年真题出现的陌生单词。单词千万别贪多,最终还是看你记牢多少单词。我最开始就是边记单词边做150篇,暑假中150篇做完啦,那时候我还不想做真题,结果还是做了2套熟悉题型。开学九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和新题型。阅读的每一个句子我都会试着翻译,不会的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还会把整篇文章都给我讲明白。新题型先自己做,再看答案分析,最后还得搞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可以在大脑里回忆几遍。真题第二遍时,我就做阅读翻译。写作我是在11月才开始复习的,特别提醒,千万别用整篇的那种模版,考前我怕作文不会写,我背一篇110多字的模版,所以考研我大作文20+分钟就完事,估计大作文没上十分。尽管考研英语提前半个小时完事,正确率还是不行。但是对于作文不太在行的,总结一个自己的模版是有必要的。在考试的前二十多天,我把真题做了第三遍,这次是都做包括完形,这次阅读A,B看到基本上都知道答案,其实是在回忆前二次做题思路,重点分析前二次都做错的题。经过这三轮,英语比较差的过线应该也没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入门课程,它涵盖了地球的历史、结构、物质组成以及动力过程等内容。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理解地球的四大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圈的基本特征。板块构造理论是这个学科的重点,理解板块如何移动、碰撞和分裂,帮助解释地震、火山、山脉形成等地质现象。掌握地质时间尺度和化石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解读地球历史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多看图、多做笔记,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地貌相结合,会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沉积岩石学则是研究地球表面的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形成、分布和变化的一门科学。这门课需深入理解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岩石类型。例如,了解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如河流相、湖泊相、海洋相的特性,以及各种岩石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的成因和鉴定方法。实践中,我会凭观察标本,结合书本知识,提高对岩石特性的敏感度。学习绘制和解析岩层剖面图,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学习这两门课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学习是基础,但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能更直观地感受地质现象,增强理解。定期复习和整理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也有利于巩固记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开拓思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