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八月末政治考试大纲发布起,正式的复习工作就启动了。在政治科目中取得高分,主要取决于选择题的表现。必备的学习材料包括《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肖秀荣的一系列书籍(《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8套卷》和《4套卷》),以及风中劲草系列,还有就是其他知名教师的最后冲刺卷。首先,在9月至10月期间,专注于刷选择题。结合使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与《1000题》,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选择题,至少做两遍,并且注意收集错题。一个小提示,可以在做《1000题》前复制1-2份,以便后续反复练习。其次,11月份再次刷《1000题》,并尝试《讲真题》中的选择题,以了解历年试题的风格。同时,借助“红宝书”和风中劲草来填补知识空白。最后,进入12月直至考试前,集中精力研读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对于主观题部分,你需要几乎能背诵8套卷和4套卷的所有大题答案,因为这样不仅可能遇到原题,而且即使题目不同,也能依据记忆内容大致构造出答案。一旦选择题和大题都掌握好,考研政治的成功就在眼前。祝愿各位旗开得胜!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尝试用红宝书学习词汇,但发现并不适合,于是转向拓词和扇贝作为背单词工具,而查阅单词我更倾向于使用海词,因为它的释义与真实考试中的含义较为贴近。有时,我会用金山词霸来补充查词,因为它在某些情况下能提供海词缺少的含义。对于1997到2005年的历年真题,我的方法是做完一篇后深度剖析并翻译每一句,关键是要弄明白错误的原因。对于2005年之后的题目,我会按照考试时间限制完整地做一套(作文除外)。当无题可做的时候,我购买了何凯文的最后几套模拟卷来保持手感,尽管市面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主要是为了实战演练。关于写作,我在十月开始接触高分范文,我觉得模仿模板并不理想,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并融入自己的风格会更好。同时,别忘了锻炼描绘漫画的能力,记下真题中不会写的词汇,说不定在考研时就能派上用场。个人觉得张剑最后几套试卷的阅读部分不太理想,但作文值得一看。对于新题型,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关联词、首尾句等)很重要,我觉得选择标题相对简单,填段也还可以,最难的是排序,需要通过关联词和首尾句来定位,务必耐心读完全文,理解透彻才能做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过,今年的排序题相对容易,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艺术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历史发展以及各艺术门类的研究等内容。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概念是基础,如“艺术的形式与内容”、“艺术的审美特性”等。深入研究各类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雕塑、戏剧等的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解析艺术现象。建议大家多阅读经典的艺术理论书籍,如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并在阅读中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
艺术学基础写作则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你需学会如何分析艺术作品,撰写艺术评论,甚至进行艺术创作。这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清晰表达至关重要。我会推荐大家定期练习写作,选取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和理论框架去剖析。关注时事中的艺术动态,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也能丰富写作素材。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对艺术学概论,凭制作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地图来梳理知识点;对基础写作,除了多写,还找导师或同学进行互评,从他人的反馈中改进自有的写作技巧。
实践也是很重要的。可能的话,参观美术馆、剧院,亲身体验各种艺术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解和掌握这两门课程会大有裨益。参加一些艺术论坛或研讨会,聆听专业人士的观点,也会思考更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