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10月份启动政治复习,首先通读了一遍《风中劲草》,并完成了肖秀荣教授的1000题。虽然有些朋友认为《风中劲草》帮助不大,但我觉得它清晰地标出了重点,让人一目了然。我大约细致地研读了三次大纲,并反复标注了易错知识点,同时也多次审视了自己的知识架构。直到12月中旬,我才着手准备主观题,那时四套卷已经发布。
坦白说,肖老师的四套模拟题和他的终极预测资料,绝对是所有资料中的翘楚!当时担心反押题,我还背诵了米鹏等其他资料,结果肖秀荣老师的命中率最高,甚至包括反押题部分。因此,他无疑是业界的良心推荐。至于市场上的其它资源...嗯,八套卷和四套卷在考前半个月是必须做的,历年真题的选择题也可做为练习(但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知识点年年更新)。除此之外,就没有必要额外寻找材料了...我记得我在后期做任汝芬的四套卷时,选择题难度颇高,风格与真题相去甚远,如果觉得自己时间充裕,可以用这类材料来提升一下解题技巧,仅限于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知识几乎已被我遗忘殆尽,于是决定重拾同济和浙大的数学课本从头再来。每读完一章便立即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由于大三时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相当有限,因此我没有足够时间独立解决课后习题,大部分情况是对照着答案完成的,这无疑影响了我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接下来,我开始挑战复习全书,却发现自己几乎无法独立解出任何一道题目,只能依赖答案,对此我深感懊悔。我强烈建议后来者在使用全书时,务必先尝试独立思考和解答,即使过程缓慢,但对提升解题技巧极其有益。
就这样,我反复研读了两次全书的高数部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各看了一遍,同时又分别温习了两遍这两门科目的辅导讲义。我想强调的是,阅读次数多并不等同于理解得深刻,关键在于能否独立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我在多次阅读的同时,配合使用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并购置了一份空白真题集用于第二次演练。此外,我还从网上打印了许多不同教师编写的模拟试题,如合工大五套卷等进行练习。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在阅读全书和辅导讲义时,记笔记和总结是非常有用的,它们能在你后续做真题时提供快速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就如同汉字一样。单词不认得,怎么可能读懂文章呢?但我也不认同考研英语就是考单词,很多时候你单词都认识,但还是读不懂,这是另外一回事了。但要记得,单词始终是基础。既然不是雅思托福的牛人,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单词背好,把基础打牢。我选择的是红宝书,其实哪一本都无所谓,关键是你的效率,是否真的有在背它。纠结了半天选哪本书,不如花心思好好把单词记下。一天一个list,大概有70-80个单词,新开始一个list就要记得把前面的复习一下。大概花了一个月左右,单词过了一遍,但是你会发现相当于没背,但是不要着急。这是为后面做准备的。我个人很推荐在阅读中背单词的方法,最开始我是拿张剑的150,一天做3-4篇,然后就练习翻译,把不会的单词记下来,当然他的书后面都附上单词表的,但还是把阅读里不会的单词用记号笔标出来。毕竟读了文章,也做了题,会对单词更熟悉的。这个过程里,你会潜移默化的对单词产生认同感,尤其是遇到重复的单词会发现宝藏一样开心,嘿嘿。这个练习坚持下来,会积累很多单词。然后我再去过一遍红宝书,发现大部分单词都很眼熟了。然后我走了真题背单词的路。方法还是一样的,最后把01年的阅读单词到现在都总结一下,认真抄写,认真背,你会有自己的单词库,再去翻看红宝书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多单词真的一下子都记得了。当然自己的单词库也要不断更新维护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A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统计热力学等基础知识。这部分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特别是对熵增原理和自由能变化的理解,它们是解决很多化学反应方向性问题的关键。掌握各种状态函数的变化规律,如U、H、S、G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解题至关重要。
化学动力学部分,包括速率常数、反应级数、Arrhenius方程等,这些都是预测反应速率和控制反应进程的重要理论基础。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帮助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行为。在此基础上,理解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电化学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电池电动势的Nernst方程,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和活度系数,以及电极过程的动力学都是考试的重点。特别是Nernst方程的应用,不仅要求公式,更需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也是考察的重点。理解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Langmuir和BET吸附理论,以及胶体稳定性机制,如溶胶-凝胶平衡,都是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逐个击破难点。理论知识要深入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记忆层面。做大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历年真题,你熟悉考试风格,了解出题人的思路。讨论和答疑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凭与同学或者导师的交流,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复杂的理论。
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避免焦虑和过度压力。定期进行自我检测,调整学习计划,确保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