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完全足够,因为每年的政治大纲都有些微调,所以即使是初次考研的同学,9月启动复习也是适宜的。我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所以在大纲公布后,我仔细研读了一遍,并按照马原-思修-史纲-毛概的顺序,每读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我在单独的笔记本上记录答案,避免直接在书上标记,确保每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能在书中找到。我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书上标注错误题目的知识点,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10月底我才完成1000题的第一轮。接着,我开始了第二轮,这次依然不在大纲上复习,继续在笔记本上答题,并用红圆珠笔在大纲中标注第二次犯错的题目。我发现有些题目会反复出错,但这很自然,但相较于第一次,正确率明显提高。当我在11月中旬完成第二轮时,我决定在11月前完成第三轮。第三次,我直接在书上做题,省去了抄题号的步骤,感觉十分高效。第三轮的准确度显著提升,因为我对第二轮的记忆还很清晰。我还是用新颜色的笔在大纲上标出第三轮的错误,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根据自身弱点定制的大纲作为最后冲刺阶段的参考资料,至此,1000题的任务告一段落。
进入12月,我开始做肖八和肖四,这是检验实际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两份模拟卷的题型与考研一致,难度相近,有助于调整状态。如果时间紧张,肖八的大题可以选择略过,但最好浏览一下,因为在当年的考试中,马原大题恰好来自肖八的某一套,几乎原封不动。强烈推荐完整地完成肖四的大题并熟记答案,尽管每年的命中率有所变化,但通常至少有一题能中。那年我居然中了三题!考前的准备除了背诵肖四大题,还要多回顾大纲,重点关注那些满载笔记的重点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呈现了不少新花样,难度也有所提升。备考策略主要是海量练习。早在寒假期间,我就通读了一遍本科生的高等数学教材,这样的课本有助于迅速唤醒我对知识点的记忆。等到三月开学,我便着手处理线性代数的本科教材,每学习一章,就会完成对应的课后习题。五月份时,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课本复习,鉴于时间充裕,我尝试了全面复习资料,却发现无法独立解答所有问题。于是,我深入研究了各种概念,掌握了大量解题策略,并整理出厚厚的笔记,每天早晨都会背诵这些数学笔记。临近暑假之际,我完成了第二轮复习,随后进入了强化阶段,专注于各个专题的实践技巧,接触了各类题目(后来的实际刷题证明,这些题目已经覆盖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真是老师的明智之选!)。
在复习高等数学时,我使用的是《高数十八讲》,而线性代数则参考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这两本书我都各自研读了两遍。然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我的手感已经相当不错了。说到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版本和李永乐的红白色版本,李范的书籍历史更悠久,难度也较大,相比之下,李永乐的版本较为简单,但我个人建议选择李范的。两遍全书刷完后,我开始了真题训练,选用的同样是李范编纂的真题集。我还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历年真题,认为这样做非常有益。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底子还算扎实,我一直遵循个人的答题策略,各种方法中,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佳的。英语阅读无疑是关键,掌握了阅读就掌握了全局。扩展词汇量是必要的,同时学习语法也至关重要,若无法解析句子,理解全文更是无从谈起。英语作文应该尽早准备,别全指望在最后冲刺阶段完成,那时压力会很大。提早多投入些精力,到冲刺阶段就能减轻不少负担。模板对于英语作文非常关键,它像是作文的框架。应多参考优秀范文,挑选出既出色又符合自己风格的结构和语句,逐渐构建起自己独特的模板。句子结构要多样,要在有限的时间和字数内充分展示你的写作才华,避免使用过于常见的句子,这样可以给评卷老师留下新颖的印象,对提高分数有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这四门课程各有其特色,需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队列、栈等)的特性及其应用是关键。例如,知道何时使用数组、链表或哈希表来解决问题,以及如何高效地实现排序和查找算法。要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设计贪心、动态规划或者回溯算法时。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硬件层面的知识,如CPU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需理解每个部件的功能,并能解释其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注意理解流水线技术和虚拟内存的概念,这些都是常考点。
操作系统主要涉及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管理等内容。理解操作系统的并发性和共享性,熟悉进程调度算法、死锁避免和资源分配策略,对内存管理的分页分段机制要有深入理解,文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也是考察的重点。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理解每一层的主要功能和协议,如HTTP、FTP、TCP、UDP等。网络传输的问题,如拥塞控制、错误检测与纠正,以及网络安全问题也需重点关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实践并重。理论知识要凭做题和编程练习来巩固,尝试自己实现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模拟操作系统的简单功能,或者分析网络通信的过程。多看一些经典的教材和参考书,如《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操作系统概念》(Silberschatz)等,这些书籍对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必不可少的练习材料,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风格,找出自有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定期进行全真模拟考试,以适应考试的时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