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初期,主要的关注点应放在选择题的强化上。因为分析题的差异相对较小,所以在早期要大量阅读书籍并做题,不断巩固分散的知识点,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我遵循的是主流的肖秀荣老师的指导,后期通过背诵8套卷和4套卷来增强分析题能力。在2017年,肖老师的4套卷几乎完全覆盖了考试内容,显示出其高参考价值。然而,2016年的情况则不同,可能只有一个问题相符,可能是因为命题组采取了防预测策略,增加了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政治试题越来越少单纯依赖记忆力,更多是以时事为基础的分析题,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死记硬背就能应对,需提前规划。
9月至10月是打基础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主要是熟悉考研政治的整体框架,了解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明确考研政治考察什么?它涵盖哪些部分?每个部分如何考核?怎样复习最有效?哪些是关键和困难的部分?需要多少时间去掌握?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方向至关重要。推荐参考资料包括《考研大纲》和《肖秀荣.1000题》。
刚开始接触《考研大纲》可能会感到困惑,但要坚持读完。做选择题时不直接在书上标记,可先写在空白纸上,最后再整理到书上,肖老师建议重复三次。至于时间安排,因为我一直不太重视政治,所以我不会投入过多或黄金时段,通常会在午餐后,在宿舍阳台上边看大纲边做标注,大约一小时后会有些疲倦,正好用于午睡。晚上睡前,我会躺在床上做1000题,完成后就准备休息。这样每天大概花费两小时在政治学习上。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数学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专注于英语词汇的记忆,不必急着去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因为效果可能并不明显。词汇量积累够了,理解阅读自然就会流畅。任何解题策略都建立在扎实的词汇基础上。我个人使用知米背单词,每天设定学习80个新词,花费约20至40分钟。虽然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未能完整复习一轮,但与之前相比,我的词汇量确实有了明显的增长。尽管许多人推荐扇贝单词,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知米,因为它对汉语常用的英文表达特别重视,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偏僻的名词,即使不熟悉也不会影响大局。备考期间我没有做英语题目,也没有练写作,仅凭记忆中的单词大概模样应对。相信你们也有类似经历,看到单词就能迅速理解含义,但反过来说中文意思却难以立刻想起对应的英文。因此,背单词时无需过于纠结拼写,记住它的大致轮廓,见到能认出即可。写作所需的词汇量其实有限,如果拼写困难,可以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替代,但切勿胡乱填写。我的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作文分数偏低,但在其他部分答题会相对轻松。总的来说,想要写出优美的英语作文,深厚的词汇功底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经济学专业综合是一门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多领域的学科,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曲线、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模型以及市场均衡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不仅要在理论上清晰,更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例如,如何分析价格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或者企业如何凭成本效益分析做出最优决策。
宏观经济学部分,GDP、失业率、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是核心知识点。理解经济周期,熟悉宏观经济模型如AD-AS模型和IS-LM模型,并能运用这些模型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是备考的关键。比如,你需能够分析政府增加公共支出或降低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再者,发展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包括贫困、不平等、国际贸易、投资等问题。这部分需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各国发展模式和政策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明确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强化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建议使用经典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并辅以历年的真题进行练习。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融合,形成自有的思考体系。
经济学是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关注时事、阅读经济学人的文章,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并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常常会把新闻中的经济事件作为案例,尝试用经济学理论去解读,这种“活学活用”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