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片邂逅粉丝经济,《狂野时代》遭遇“幽灵场”

当艺术片邂逅粉丝经济,《狂野时代》遭遇“幽灵场”

2025-11-27 动态更新

近期,由毕赣执导、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狂野时代》持续引发关注。一方面,影片拥有高人气演员、大牌明星加盟的吸睛效应,从戛纳电影节的超高起点归来,还有一众业内影评人、高知精英大V的口碑背书;另一方面,随着影片大规模上映,文艺片曲高和寡的艺术表达和大众期待间仍有鸿沟,对于电影“不知所云”“浪费时间”的指责,同样在网络上声量不小。而一部分有心观众也发现,影片在获得高预售票房的同时,其异常的退票率、夜间及大清早满场等诡异的排片现象,也引发了对票房真实性的广泛质疑。

《狂野时代》海报

预售过亿,但首日退票率近15%

影片上映后,话题很多,毕赣的想象力和易烊千玺粉丝的战斗力一样“狂野”。

据光明网报道,11月22日《狂野时代》上映首日,该片在猫眼的退票率就高达14.8%,退票人数超过15万人次;次日,该片退票率为10.9%,退票人次约为3.96万人。《狂野时代》上映前一天, 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破1亿元,而上映当天的大幅退票,业内人士猜想,与粉丝前期“冲票房”的行为有部分关系。

在影片上映前,的确能够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不少粉丝有组织地计划购票行为,过程中粉丝们各种玩梗,在“易烊千玺粉丝人均宣发鬼才”的创意宣发活动中,结合自身专业技能,以电影票根为兑换媒介,提供多元化福利,包括美甲、补牙、游泳等形成独特的“票根经济学”模式,当然这些并没有证据显示真正形成有规模的票房转换,但能从中看到粉丝们的确为这部影片的票房表现“操碎了心”。

粉丝为宣发操碎了心

随着预售破亿后,《狂野时代》的首日排片大盘占比高达 31.4%,但随着更多的普通观众走进影院,票房增速显著放缓,从上映首日(11月22日),后续迅速跌下,11月26日降至 8.6%,27日6.8%,而影片的票房产出也从首日的近8000万元,下降至11月26日的848万元。

《狂野时代》退票率及网售比例

《狂野时代》被影评人盛赞为“对电影语言的激进探索”,但普通观众评价却集中在“看不懂”、“催眠”等关键词上。类似的“错位”在毕赣的上一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时已经发生过——该片用“一吻跨年”的营销吸引非目标受众,却终因叙事晦涩导致口碑反噬。

此前毕赣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自己尊重观众的多样性,他在这部电影中所作的探索是试图超越观众过往经验,去重新建立一些全新的感知路径,因此需要观众在进入他的电影时“多一点耐心”。

《狂野时代》的观后感两极分化。

事实上,通过预售“冲票房”提升影院方对电影的期待,提高后期正式上映后的排片率,并不是什么新鲜手段。2018年,猫眼作为《后来的我们》的出品方、发行方和售票平台,就曾陷入“退票门”风波。该片首映日出现大量异常退票,被退票的影院总数接近4000家,退票总额估计在1500万元-2000万元。在引发“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争议后,猫眼专业版紧急上线了“退票率”这一关键数据指标,旨在回应市场质疑,推动行业数据透明化。

不过,由于从猫眼专业版的后台数据上看,近期备受瞩目的大片《疯狂动物城2》和《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的首日退票率也不低。

《鬼灭之刃》首日猫眼退票率

粉丝经济的双刃剑

另一个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的异常数据,是《狂野时代》的线上售票占比(网售占比)。多个平台数据显示《狂野时代》的网售占比低至37%,部分时段网售占比甚至骤降至16.7%,显著低于行业常规80%-90%水平(如《鬼灭之刃》96.2%)。

那么非网售的票去哪里了呢?11月25日,有媒体探访了上海郊区九亭的一家影院,在售票页面信息显示满场的时段进入对应影厅,却发现影厅内空无一人,并无影片放映。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情况,影院工作人员表示,该时段系“粉丝包场”;另一家同样被“包场”的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操作,并透露包场会有相对优惠的价格,很多影院都会这么做,并非自己一家。

粉丝以较低的价格包下非黄金时段的电影场次,为票房作贡献,为爱豆冲量,但并不去影院看电影,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情况。

深夜满场

澎湃新闻记者随机在票务网站上搜索上海郊区的几家影院,CGV影城(安亭店)在11月28日排映了两场深夜场次(23:00-01:40、23:25),间隔25分钟,平台显示这两场均“已满座”;而松江九亭的星轶IMAX影城在早上9:00至9:20的短短20分钟内,为《狂野时代》连续排映了5场,场次间隔仅5分钟,并且全部显示为“满座”。同日黄金时段的其他场次均显示“可购票”。这种在观影低谷时段“选择性满座”的模式,是典型的“幽灵场”。

“幽灵场”通常是指影院在非营业时间(如凌晨)或极冷门时间段里,为某部影片排出的场次并显示“满座”,但实际上该场次并无观众。

一位影院从业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如今的粉丝锁场占排片或包场,与过去《叶问3》《捉妖记》等片在黄金时段制造“幽灵场”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的情况有所不同,当下电影市场本身环境就偏冷,粉丝们的包场行为对于许多小体量的影院来说也是“雪中送炭”。同时,这两年顶流明星有电影上映时,许多粉丝希望通过购票填场“占”住非黄金时段场次时,同时,在黄金时段场次还会主动选择影院的边角位,把好位置留给真正想看电影的观众。

早晚满座

今年国庆档《震耳欲聋》上映时的“填场”科普

从猫眼专业版上能够看到,《狂野时代》的黄金场次占比仅 6.1%,说明影院并未在真实观影需求高的时段增加排片,未对其他电影的排映造成太大影响。

黄金场次占比为6.1%

《狂野时代》的预售表现凸显了粉丝经济的巨大能量。影片预售凭借易烊千玺的粉丝经济冲高至1.2亿元,其中25岁以下女性观众贡献超80%。粉丝们通过包场、集体购票等方式表达对偶像的支持,这本身也是市场行为的一部分。“粉丝经济”在全球文娱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粉丝们通过组织包场、集体购票等方式支持偶像,而当艺术电影遭遇粉丝经济的声浪,产生的预期错位,反而进一步压缩了电影口碑应有的发酵空间。

但粉丝经济终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明星的关注度和号召力吸引资金为有才华的创作者赋能。《狂野时代》承载了创作者巨大的野心和表达欲,不同的章节对应的精良制作需要大笔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主演票房号召力的基本盘作为支撑,也许这样制作体量的电影也难以实现。但另一方面,粉丝的执着与为偶像激进“刷数据”,长此以往也难免催生行业泡沫,导致资本和资源向善于数据造假而非用心制作的作品倾斜,最终透支了观众的信任,损害整个文艺市场健康有序的生态。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当艺术片邂逅粉丝经济,《狂野时代》遭遇“幽灵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