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这些上海“老牌子”,岂能想蹭就蹭

马上评|这些上海“老牌子”,岂能想蹭就蹭

2025-11-27 动态更新

老鸿兴,老盛兴,老盛昌,老昌盛……这些都是上海市民非常熟悉的老牌连锁餐饮品牌。在城市街头走一走,可能大家抬头就能看到一家。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陪伴了市民多年,不少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都对这些品牌比较有亲切感。不想在家做饭,就会去光顾,图的就是一个干净、实惠、方便。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当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虽然都在醒目位置挂着相同的店招,可它们之间真的有连锁经营的关系吗?

最近有市民向媒体反映,在建国西路上一家新开的“老鸿兴邻里食堂”在3个多月就关门了,有不少市民在里面办了储值卡。更令人吃惊的是,该店铺的经营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老鸿兴”这个名字纯属“借用”,既非连锁、也非加盟。

新闻坊 图

怎么会有如此明目张胆的冒名行为?据专家介绍,市场监管部门一般只会确认商铺的注册名是否重复,如遇“李鬼”,通常只有商标权人维权,相关部门才会出手。专家还提醒消费者,很多的店铺(店招)使用相同的文字,不意味着它们同属于一个集团。

但是问题在于,普通的消费者怎么去分辨?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上海阿姨、爷叔,基本上都是冲着“老牌子”才来消费的,让他们靠自己的双眼去判断真伪,难度可想而知。

媒体还通过调查指出,上海的多家“老鸿兴”,有的叫汤包馆,有的叫饭堂,都表示自己并非连锁,各家也都有自己的充值卡,并不通用,商标字体也是各管各。事实上,老盛兴,老盛昌,老昌盛……不少老品牌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各种店铺鱼龙混杂,看上去是“连锁”,实际上可能只是挂名或者冒名。

消费者当然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谓的“老字号”、连锁企业所迷惑,在购买预付卡时更要千万小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是时候介入,好好清理、盘点一下上海街头的“真假美猴王”了。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是,连锁餐饮品牌的一大优势是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加强品控,但如果所谓的“连锁”从来就不存在,那么这些所谓的“老字号”里的餐品,到底卫生不卫生?各种食材的来源又是哪里?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花了点冤枉钱可能还在其次,如果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就更得不偿失了。

总之,应该从严治理那些打擦边球、蹭老字号牟利的不法商家,不能再让更多消费者被蒙在鼓里,稀里糊涂地上当受骗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马上评|这些上海“老牌子”,岂能想蹭就蹭》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