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圣火熄灭,依依惜别。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经圆满落幕。当人们的目光从运动员们的矫健身影移开,转过身来会发现,这场体育盛会所激荡的涟漪,正悄然改变着广东产业经济生态。
那些为十五运会提供支持的创新技术、智能设备和高效服务,并未随着赛事结束而退场,反而加速融入广东经济的血脉,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这是一场体育盛事的尾声,却是一系列产业创新的开始。
创新技术的 " 第二赛场 "
随着十五运会最后一批观众离场,广州各场馆承办的十五运会赛事圆满落幕。但在天河体育中心停车场,超 2400 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依旧挺立,整齐铺展。
" 这套分布式光伏系统装机容量达 560 千瓦,能满足场馆日常用电的 20% 以上。"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天河体育中心绿色低碳改造设计负责人谭海阳表示。据悉,这套在十五运会期间大放异彩的清洁能源系统,实现年发电量 56 万千瓦时,相当于 200 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在深圳,改造后的深圳市体育中心成为集竞技、健身、休闲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体育综合体,其主场馆配备 " 开合屋盖 + 可折叠移动斗屏 ",可实现篮球、网球、冰球等 16 类项目的高效转场。
另据测算,本届全运会期间,深圳赛区所有比赛场馆 100% 使用绿电,减少碳排放约 5 万吨,相当于植树 270 万棵。
从临时设施到永久能源基础设施的转变,正是十五运会深度转化的缩影。十五运会广东赛区 90% 以上场馆为现有场馆改造,部分场馆改造过程中引入智慧照明系统、分布式光伏等技术,赛后可作为近零碳场馆使用。
可以说,这次办赛成为广东产业绝佳的 " 集成应用场 " 和 " 未来试验田 "。" 赛事驱动型创新 " 模式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了独特路径,加速了各类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 赛事流量 " 变 " 产业留量 "
赛事甫一落幕,佛山一家体育器材制造商就迎来了一波新客人。对方看中公司提供的定制化训练设备,特意前来洽谈采购。" 十五运会就像一场持续数月的超级展会。" 该公司总经理说," 我们签下的订单已排到明年一季度。"
这种从 " 赛事流量 " 到 " 产业留量 " 的转化,正在多个行业同步上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据统计,截至 11 月 16 日,本届全运会市场开发(包括赞助、捐赠、特许经营、门票)收入达 18.4 亿元。
从奥运会到亚运会,再到全运会,大型赛事对主办城市消费的促进作用可见一斑。体育赛事不仅能推动门票、体育用品和纪念品销售的显著增长,还会带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11 月 9 日至 15 日,广州、深圳接待游客总量达 1804.9 万人次,日均 257.8 万人次,环比上涨 17.3%,同比增长 14.5%;旅游类消费金额方面,广州、深圳同比分别增长 15.33%、24.48%,充分展现了赛事对旅游消费的强劲推动力。
一张十五运会门票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也不只在比赛期间。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体育用品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7.7%,较全省制造业平均增速高 1.9 个百分点。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广东地区全民运动氛围浓郁,运动消费用户数同比增长 50%,稳居全国前三。其中,深圳运动消费用户占整个广东省近 40%,是名副其实的 " 运动之城 "。惠州则依托滑板制造等细分领域优势,成功占据全球约 40% 的市场份额,并以此为基础,推动 500 多家体育制造企业协同发展,构建起超百亿元的体育产业集群。
凸显湾区产业协同优势
深圳的传感器、东莞的结构件、广州的软件系统、佛山的装配服务……十五运会期间,一套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在幕后平稳运行,短短数小时内便能完成从订单到交付的全过程。
这套为赛事而生的协同机制,其实也是广东产业协同发展的常态。
在珠江东岸,一条跨越深圳、东莞、惠州的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已经形成。例如,某品牌的一款运动手环,设计出自深圳前海,精密制造在东莞松山湖,电池来自惠州仲恺,物流依托广州空港,一周内即可完成从概念到产品的全过程。
回顾从筹办到落幕的完整周期,十五运会对广东产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呈现出更加深刻和持久的特征。
在宏观层面,十五运会加速了广东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深港马拉松创新实现无感通关,人形机器人 " 夸父 " 完成全球首次自主火炬接力,数字孪生、5G-A 等前沿技术将在未来大型活动中持续应用。
在中观层面,十五运会推动了产业集群化发展。以体育产业为例,广东已形成覆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赛事运营、衍生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从韶关的赛艇到汕尾的帆船,从河源的徒步到珠海的骑行——生态与体育的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 " 体育 " 与 " 自然 " 叠加,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以绿色为基底、以运动为媒介、以产业为延伸的发展新范式。
在微观层面,十五运会促进一批 " 专精特新 " 企业发展。这些企业凭借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正逐步成长为行业 " 隐形冠军 "。从奥体中心的专业草坪,到天河体育中心的全运会主赛场同款跑道,均可见 " 广州制造 " 的身影。
如今,十五运会圆满落幕,那些闪耀在赛场内外的产业 " 金牌 ",正持续释放其长期价值。期待这场体育盛会播下的产业种子,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季。
编辑:郑健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