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视觉中国 图
“当显性指标被宣传得特别厉害的时候,它一定是一个好产品吗?我们觉得不一定。甚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把安全做到位,显性指标并没有用。”11月24日,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谈道。
当天,禾赛科技举办了2025技术开放日活动,发布了激光雷达专用高性能智能主控芯片费米C500,以及禾赛自研“光子隔离”安全技术和256线安全激光雷达ATX焕新版。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孙恺在发布会上强调,“数字激光雷达和模拟激光雷达”的分类并不科学,只有安全和不安全的激光雷达,没有非数字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给视觉兜底的,“靠谱”才最重要。
李一帆也表示,激光雷达最主要的功能不是被用来宣传,而是在突发情况下为行车安全兜底。
“没有安全兜底,指标再好看也没有意义”
禾赛此举也是为了回应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宣传乱象。
在接受采访时,李一帆解释说,之所以要把前沿技术、研发搬到开放日上来讲,是因为“质量太重要了”,但是行业却在蜂拥追求可视化的参数,鲜少有对质量的认真探讨,“我们这次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反共识’,去讲显性指标背后有多少重要的工作不应该被忽略。”
在李一帆看来,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行业内各家企业的显性指标其实将会越来越趋同,也就是各类参数等会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看起来差不多”绝不代表产品无差别。
他强调说,显性指标背后的安全不应被忽略,没有安全兜底的话,指标再好看、名字再好听也都没有意义,“当显性指标被宣传得特别厉害的时候,它一定是一个好产品吗?我们觉得不一定。甚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把安全做到位,显性指标并没有用。比如把气囊做得大一点,这不解决核心矛盾。”
在李一帆看来,在技术收敛和监管等因素的推动下,行业最终将表现出显性指标趋同,在这样的趋势下,市场将高度集中。
他解释说,例如激光雷达的不误报、不漏报、高安全性等隐形指标,反而会成为真正无法逾越的、体系性的鸿沟,头部企业具备性能、成本、可靠性的金三角,这对于新玩家和小厂来说,其实是天然更不友好的。
目前,禾赛已经从一家初创科技企业成长为全球激光雷达龙头。其核心客户包括理想、长安、吉利、长城、上汽奥迪、上汽通用凯迪拉克、丰田旗下合资品牌等头部车企。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禾赛实现营收7.95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净利润达到2.56亿元,创历史新高,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其全年盈利目标。禾赛方面预计,公司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将全年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指引上调至3.5亿元至4.5亿元。
“像人”对于机器人而言是否重要?
机器人产业的逐步崛起,也为禾赛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第三季度,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44.14万台,其中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量为6.06万台,同比增长1311.9%。
孙恺谈到,人形机器人的安全问题未来将成为行业核心议题。目前,机器人尚没有进入家庭,安全问题并未暴露。但机器人是钢铁之躯,且力量大,一旦普及并进入家庭,安全底线就是如何“不伤到人”。他预计,届时测距范围较小但高帧率的激光雷达将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不过李一帆明确表示,汽车激光雷达在接下来几年中依旧会远大于机器人的需求,因为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是消费者天然会购买的产品,而机器人则不然。此外,机器人行业现在处于探索AI科学边界的阶段,还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商业能力。
他认为,市场和资本还应对机器人行业有耐心,“机器人端我觉得连工程边界都还没有到达。工程边界的意思是,这个产品已经能用了,我们要把它做得更好、更便宜。今天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样的产品要解决哪些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这可能更重要。”
此外,李一帆还提到,希望行业能够更具批判眼光去看待机器人,“作为一名机器人专业的博士,我总觉得大家花了过多的精力在谈“像人”这件事。标签特别好,大家容易兴奋,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像人重要吗?走路重要吗?在我看来,像人特别不重要,重要的是功能;走路有可能也没那么重要,因为人走路这件事,商业价值也没那么高。我们真正应该想的是,生活中需要机器人做哪些事,有多少需要像人、有多少需要它的功能跟人接近,这方面的讨论还不够多。”
“大家可能过多关注了‘人形’‘像人’这件事,而忽视了背后对每个功能的第一性原理的分析,也许未来1-2年会有更多的反思,大家会更现实地思考需要什么,真的要像人吗?哪部分像?”他补充说。








